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界面上的吸附行为.ppt
TNT、PHEN分别与石墨表面π电子供体结构、π电子受体结构间的π-π电子交互作用示意图芳香族化合物与黑碳表面可发生π-π电子交互作用。在石墨表面π电子受体化合物和π电子供体化合物间的吸附亲和力明显比非π电子供体、受体化合物要强。在石墨表面缺陷或边缘附近区域,电子极化度较高,具有π电子供体能力,而远离这些区域则具有π电子受体能力。石墨可通过该类型表面结构分别与π电子受体、供体发生交互作用,导致吸附增强。第21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Zhu等研究表面,将木炭与土壤悬浊液混合或在木炭上预吸附土壤腐殖质后,腐殖质可吸附在黑碳表面,引起孔阻塞和竞争效应。Chen等认为共存金属离子也可影响木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Cu2+为硬离子,其与黑碳表面官能团配位后,周围可形成致密的水圈层,减少有机物的吸附位点,表现为抑制作用。Ag+为软离子,可缩小黑碳表面官能团周围水圈层,增加了有机物的吸附位点,表现为促进吸附的作用。第22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展望影响吸附动力学的因素不可逆吸附机制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制吸附态污染物的生物和化学活性第23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24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DiagramThemeGalleryisaDesignDigitalContentContentsmalldevelopedbyGuildDesignInc.TitleAddyourtextThemeGalleryisaDesignDigitalContentContentsmalldevelopedbyGuildDesignInc.第25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CycleDiagramTextTextTextTextTextCyclenameAddYourText第26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DiagramTitleThemeGalleryisaDesignDigitalContentContentsmalldevelopedbyGuildDesignInc.TitleThemeGalleryisaDesignDigitalContentContentsmalldevelopedbyGuildDesignInc.TitleThemeGalleryisaDesignDigitalContentContentsmalldevelopedbyGuildDesignInc.第27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DiagramAddYourTextAddYourTextAddYourTextAddYourText第28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Contents土壤的组成1污染物在土壤界面上的吸附机理2不同土壤组分对污染物的吸附机制3展望4第2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土壤的组成第3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4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5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6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7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污染物在土壤界面上的吸附机理adsorptionSorptionpartition溶质分子与固体表面或内部孔径表面相结合的过程吸附质有机物穿入某一有机相而被该有机相吸收的过程第8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9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分配作用和吸附作用的比较第10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1、线性分配吸附模型土壤-水体系中一些非离子型有机物的吸附等温线土壤有机质被认为是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它具有有机亲脂相,能使疏水性有机物质从水环境中逃逸到亲脂相。吸附过程相当于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的有机相与水之间的分配作用。第11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解吸滞后竞争吸附现象低浓度,非线性吸附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减慢存在问题第12页,共40页,星期六,2024年,5月2、非线性表面吸附与分配吸附联合作用要点一要点二要点三三元反应模型土壤/沉积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是由一系列线性和非线性的吸附反应组合而成。土壤是高度不均一的吸附剂,竞争吸附是由土壤有机质本身的不均一性引起的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组分为无机矿物、无定形的有机质(软碳)、凝聚态的有机质(硬碳)。无机矿物和软碳的吸附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