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推荐3篇).doc

发布:2025-03-23约7.13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4、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2.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赛诗激趣、初涉雨诗

自从学校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以来,同学们都争相与诗文为友,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课前你们敢和老师比赛背古诗吗?

(学生跃跃欲试。)

这么有信心,那我先开始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首诗可是和雨有关联的,你们也能背诵这样的诗句吗?

学生争相背诵,教师相机点拨,营造浓浓的赛诗氛围。

小结: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啊!这么多的雨诗中有让人心情舒畅的斜风细雨,有纷纷扬扬令人思绪万千的黄梅雨,还有令人称奇惊叹的滂沱大雨。雨千姿百态,在不同诗人的眼中也总是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宋代著名诗人苏轼走进一场特别的西湖雨。

一、揭示诗题,简介诗文

板书课题,提示“望”字第三笔是竖提,没有点。“醉”字左边的“酒瓶”中可不能少了一横啊!

(学生齐读诗题)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件,6月27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醉酒题诗)

师生交流资料,加深对作者及此诗的了解:

1、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写作风格(能更好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2、苏轼对西湖的喜爱(了解苏轼写西湖雨的心情)

二、探索大意,感知雨骤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要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指名读(指导发音“遮”、“卷”)

再指名读(提示诗的节奏)

学生点评后,教师小结:读诗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诗韵,这样读诗就叫“有板有眼”,还想读读吗?

学生自由练读。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读的特别认真,就请你当回小老师领着大家一齐读读。

2.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所发现,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结合你的发现想象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这是场急雨,黑云翻滚、雨大风大,来得快去得也快)

三、品词读句,联景悟境

苏轼也和你们一样看到了这场来去匆匆的骤雨,可他却抓住了每个精彩的瞬间,将它们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写得多么精妙啊!请同学们再身临其境读读,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你的感受。

(视学生的回答交流各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

这个“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翻滚、涌动、云翻墨滚……)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平时有见过吗?(生说)从“黑云翻墨”中,还让你感受到什么?(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谁能读出这种气势?(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这句中的“遮”是个生字,你能用“遮”组成哪些词语呢?(生组词)诗中什么遮什么?(乌云遮山)下雨前遮住了吗?(没有)你是从哪看出的说说你的理解。

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却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够快的了。

2.“白云跳珠乱入船”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请看屏幕!

(2)播放“骤雨”的课件

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啊!(倾盆大雨、狂风骤雨……)诗人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白雨跳珠)你喜欢哪种?

借助课件,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影像,想象“象跳珠样的雨是什么样的”,并在反复的读中对比自己的想法和诗人的表达方式,感受“跳”字中蕴涵着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交流后教师引入资料:苏轼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还念念不忘,特意写到“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可见诗人对这首诗的喜爱。

3.“卷地风来忽吹散”

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突然,风狂)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还有其他带有“忽”字的诗句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字中感受汪伦踏歌相送的突然及让李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喜)……通过勾连学过的诗文,引导学生体味“忽”字之妙,再联系本诗,体会出本诗中这场狂风的急,更深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景色美带给诗人的享受!

4.“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字给李白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的美妙情景,齐读这一句)

(播放背景音乐《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