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带答案和解析.docx
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带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体现
B.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
C.法的本质就是法律条文所表述的内容
D.法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意志的简单相加
答案:B
解析: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意志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体现,所以A、D选项错误。法的本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条文只是法的表现形式,并非法的本质,C选项错误。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即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这个因素的制约,其最终也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选项正确。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渊源()
A.宪法
B.行政法规
C.习惯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答案:C
解析:我国法的正式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习惯是法的非正式渊源,非正式渊源是指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但具有法律说服力并能够构成法律人的法律决定的大前提的准则来源的那些资料,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会思潮、习惯等。所以本题答案选C。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法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B.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答案:ABCD
解析: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它体现国家的意志,属于思想社会关系,A选项正确。法律关系的形成以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B选项正确。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法律规范(规则)“指示”(行为模式,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在事实社会关系中的体现,C选项正确。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D选项正确。
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
A.为实施杀人行为,购买刀具
B.为实施盗窃行为,观察被害人的行踪
C.为实施抢劫行为,准备枪支弹药
D.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答案:ABC
解析: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准备工具包括制造、购买、寻找、使用犯罪工具等;制造条件包括调查犯罪场所和被害人行踪、出发前往犯罪地点或者守候被害人的到来、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场所等。A选项购买刀具为实施杀人行为准备工具,B选项观察被害人行踪为实施盗窃制造条件,C选项准备枪支弹药为实施抢劫准备工具,都属于犯罪预备行为。而D选项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于犯罪未遂,不属于犯罪预备行为。
三、填空题
1.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周岁不满()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答案:14;16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民事诉讼中,一般地域管辖实行()的原则。
答案:原告就被告
解析:一般地域管辖又称普通管辖或一般管辖,是指以当事人所在地与法院辖区的关系来确定管辖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一般地域管辖通常实行“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即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四、判断题
1.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二者没有区别。()
答案:错误
解析:法律与道德虽然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但二者存在明显区别。在产生方式上,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在表现形式上,法律通常表现为规范性文件,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在调整范围上,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更为广泛;在实施保障上,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所以该说法错误。
2.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机关。()
答案:错误
解析: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行政主体并不等同于行政机关。除了行政机关外,依照法律、法规授权而取得行政权的组织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如某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特定情况下经授权也能行使行政职权,成为行政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