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届高三地理综合训练3.docx

发布:2016-12-06约1.02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届高三地理综合训练3 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读某中纬度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可能的是( )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B.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阴坡C.甲地较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 D.乙地较丙地海拔低,气温较高2.若b为12°C等温线,则丙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A.8 B.9C.11 D.13读长江中游某支流某河段分布图(图甲)和该河段河水水位年变化曲线图(图乙),完成下列下列问题。3.下列有关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A等高线的值是70米B.甲地区修建公路平时有利人们游览,汛期有利于防汛物资的运输C.丙处的人们可以看见河里的行船D.丙处夏季地下水补给河水4.下列有关图甲中河流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地为冲积扇 B.甲为三角洲C.丁处有沙洲 D.丙处为堆积平原5.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下列有关乙地开发利用的说法合理的是A.利用荒地植树造林 B.地势低平,水源便利、种植水稻C.开辟为季节性河边浴场 D.可以种植油菜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地形剖面、气候统计图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下列有关秦岭说法正确的是A.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B.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与一月均温0℃等温线和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7.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其海拔约为A.900m B.1500mC.2000m D.3000m8.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B.悉尼(33.5°S,151°E)烈日当空C.罗马(41.5°N,12°E)夕阳西斜D.华盛顿(38.5°N,77°W)夜色深沉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9.图示时段东亚地区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10.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下图为某区域地形与1 2月7-14日的大气垂直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粗虚线为对流层顶,细实线为等压线(单位:hPa),细虚线为等温线(单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b、c两地之间的对流层比d、e两地之间的对流层厚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较低 B.暖流流经C.深居内陆 D.地势较低12.图中a、b两地之间与c、d两地之间的天气状况分别是A.a、b两地之间为晴朗天气,c、d两地之间为降水天气B.a、b两地之间和c、d两地之间均为降水天气C.a、b两地之间和c、d两地之间均为晴朗天气D.a、b两地之间为降水天气,c、d两地之间为晴朗天气在坐标上标出由月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构成的12个点,把这些点按月顺序连接起来,这样绘出的多角形图称为温湿年变化图。13.图中温度年变化最大的是A.喀土穆 B.安卡拉C.火奴鲁鲁 D.巴黎14.关于图中四地的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12月温度最高的是火奴鲁鲁B.安卡拉每个月的相对湿度都比喀土穆高C.喀土穆属于温带气候类型D.巴黎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最显著15.蜡实蝇生活的最适宜温湿范围是16~32℃和75~85%之间,图中内、中、外三个长方形分别表示最适宜、适宜和可耐受范围,则该图表明A.火奴鲁鲁全年温度、湿度都最适宜蜡实蝇生长B.巴黎较冷的6个月对蜡实蝇生长不利,但未超过其可耐受限度C.喀土穆因为太热使蜡实蝇有9个月无法生存D.安卡拉全年都可生长蜡实蝇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方的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6.据图分析地形对伊犁河谷自然环境影响正确的是:①似向西开口的三角形,利于河谷形成地形雨②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③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④地形封闭,各大洋水汽都难以到达,但有四周高山冰川的融水 ⑤独特的地形使该地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冬冷夏热A.①②③ B.①②④C.③④⑤ D.②③④17.该地区的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生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山脉“阴阳脸”。关于“阴阳脸”现象形成原因正确的叙述是:A.阳坡温度高,不适合树木生长B.阴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适合树木生长C.阳坡山地放牧与过度樵采毁坏了森林D.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18.关于伊犁河谷种植业发展的主导自然条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