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桥梁监理实施细则.docx
市政道路桥梁监理实施细则
A、钻孔灌注桩基础
1钻孔灌注桩
1.1施工平台
1.1.1场地为浅水时,宜采用筑岛法施工。筑岛面积应按钻孔方法,机
具大小等要求决定;高度应高于最高施工水位0.5~1.0m。
1.1.2场地为深水时,可采用钢管桩施工平台,双壁钢围堰平台等固
定式平台,也可采用浮式施工平台。平台须牢靠稳定能承受工作时所有静、动荷载。
1.2护筒设置
1.2.1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0~400mm。
1.2.2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一般平面允许误差为
50mm,竖直线倾余不大于1%,干处可实测定位,水域可依靠导向架定位。
1.2.3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应耐拉、压、不漏水。
2钻孔施工
2.1一般要求
2.1.1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2.1.2钻孔时,应按设计资料绘制的地质剖面图,选用适当的钻机和
泥浆。
2.1.3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
陷,否则应及时处理。
2.1.4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填写的钻也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
交待钻进行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应经常对钻孔泥浆进行检测和试验,不合要求时,应随时改正。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2.2钻孔灌注桩钻进的注意事项
2.2.1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钻孔,开孔的孔位必须准确。开钻进均应慢
速钻进,待必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
2.2.2采用正、反循环钻孔(含潜水钻)均应采用减压钻进,即钻机
的主吊钩始终要承受部分钻具的重力,而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具重力之和(扣除浮力)的80%。
2.2.3用全护筒法钻进时,为使钻机安装平正,压进的首节护筒必须
竖直。钻孔开始后应随时检测护筒水平位置和竖直线,如发现偏移,应将护筒拔出,调整后重新压入钻进。
2.2.4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
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
3清孔
3.1清孔要求
3.1.1清孔要求符合钻,挖孔成孔质量标准表
3.1.2清孔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地层情
况决定。
3.1.3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
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3.2清孔时注意事项
3.2.1清孔方法有换浆、抽浆、掏渣、空压机喷射、砂浆置换等,可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3.2.2不论采用何种清孔方法,在清孔排渣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
头,防止坍孔。
3.2.3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清孔,清孔后应从孔底提出泥浆试样,进行
性能指标试验
4灌注水下砼
4.1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和吊装就位。
4.1.1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应确保
不变形,接头应错开。
4.1.2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其间距竖向为2m,
横向圆周不得少于4处。骨架顶端应设置吊环。
4.1.3骨架入孔一般用吊机,无吊机时,可采用钻机钻架、灌注塔架。
起吊应按骨架长度的编号入孔。
4.1.4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
间距±20mm;骨架外径±1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4.1.5变截面桩钢筋骨架吊放按设计要求施工。
4.2灌注水下砼时应配备主要设备和备用设备。
4.2.1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搅拌机能力,应能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
注完毕。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若估计灌注时间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掺入缓凝剂。
4.2.2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泵送机具宜采用混凝土泵,距离稍远的宜采
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采用普通汽车运输时,运输容器应严密坚实,不漏浆、不吸水、便于装卸,混凝土不应离析。
4.2.3水下混凝土一般用钢导灌注,导管内径为200~350mm,视桩径
大小而定。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压气试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
4.3水下混凝土配制
4.3.1可采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
泥,使用矿渣水泥时应采取防离析措施。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2.5h,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42.5。
4.3.2粗集料宜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宜适当增加混凝土配合比
的含砂率。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