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与操作技术课件 模块二任务1 I 形坡口板对接平焊.pptx
I形坡口板对接平焊模块二任务1
目录Contents教学目标1任务分析2焊前准备3试件装配4焊接工艺参数选择5操作要点6焊接后质量检测7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掌握焊条电弧焊设备使用方法2.熟悉工艺安排及操作方法3.能对工件进行外观检测
第二部分任务分析
2.任务分析板对接平焊(平焊)是焊件和接头(焊缝)均处于水平位置的焊接,焊接时焊件在下,焊条在上,如图所示。平焊时焊条熔滴受重力的作用过渡到熔池,其操作相对容易。但如果焊接参数不合适或操作不当,容易在根部出现未焊透,或者出现焊瘤。当运条方法和焊条角度使用不当时,熔渣和熔池金属不能良好分离,容易引起夹渣。
2.任务分析我们所实施的焊接任务图纸如图所示,其技术要求包括:焊缝根部间隙为1~2mm;焊缝宽度6~10mm;余高1~3mm;错边小于0.6mm;技术要求1.4条焊缝均采用I形坡口平对接双面焊。2.b=1~2;c=8±2;h=2±1。3.错边小于0.6。焊件图材料I形坡口对接平焊Q235或Q245
2.任务分析焊接操作工艺对整个焊接尤为重要,此次任务的整个焊接操作工艺过程包括:焊前准备装配焊接工艺参数选择打底盖面焊后检测
第三部分焊前准备
3.焊前准备1.焊件材料:Q235;2.焊接要求:I形坡口平对接双面焊;3.焊接材料:E4315(结427)或E5015(结507),焊条烘焙350~400℃,恒温2h,随用随取;
3.焊前准备4.焊机:焊机可选用WSM400型、BX1—315型或ZXE1—315(400)型;5.劳保用品穿戴检查劳保用品穿戴是否规范;6.辅助工具:钢板尺、游标卡尺、焊接检测尺、钢丝刷、活扳手、手钳、螺丝刀、手锯、焊条保温桶、风镜、敲渣锤、角磨机、手电筒等。
第四部分试件装配
4.试件装配1.清理——用钢丝刷、磨光机、棉纱等清除焊件坡口面及坡口正反面两侧表面各20mm范围内表面上的油污、锈蚀、水分及其他污物,直至露出金属光泽。把焊件平放在操作台上。
4.试件装配2.装配——当3mm<δ≤6mm时,坡口钝边留有装配间隙1~3mm,必要时在焊缝下加垫板,两焊件错边量≤0.6mm.3.定位焊——为了固定两焊件的相对位置,以便施焊,在焊接装配时,每隔一定距离焊上10~30mm的短焊缝,使焊件相互位置固定,称为定位焊,始端的定位焊缝可少焊些,终端的定位焊缝应多焊一些,以防止在焊接过程中收缩造成未焊段坡口间隙变窄而影响焊接。
第五部分焊接工艺参数选择
5.焊接工艺参数选择I形坡口对接平焊焊接工艺参数:此次任务选用的焊接参数为:打底焊焊接电流100A,盖面焊焊接电流150A,反面焊焊接电流150A.I形坡口对接平焊焊接工艺参数焊接层次焊条直径(mm)焊接电流(A)焊接电压(V)正面(1)3.2100~13022~24正面(2)4.0140~16022~26反面(1)4.0140~16022~26
第六部分操作要点
6.操作要点1、打底焊:焊接时,首先进行正面焊。正面焊分两层:打底焊和盖面焊,第一层为打底焊,选用直径3.2mm焊条,采用直线形运条法或直线往返形运条法,应保证焊缝的熔深达到板厚2/3。
6.操作要点2、盖面焊:正面第二层焊为盖面焊,采用直径4.0mm焊条,适当加大电流,采用直线往返形运条法,保证焊缝宽度小于10mm。正面焊缝焊完后,将背面熔渣清理干净进行反面盖面焊。
6.操作要点3、焊件清理:在焊接过程中,每条焊缝焊完后,用敲渣锤、扁錾、钢丝刷等清理焊缝上的熔渣,清理焊件表面粘附的熔池飞溅物。
6.操作要点4、技术点拨为了获得较大的熔深和熔宽,运条速度可以慢一些或者焊条做微微搅动,焊条角度如图所示。运条过程中,如发现熔渣与熔化金属混合不清时,可把电弧拉长,同时将焊条向前倾斜,利用电弧的吹力吹动熔渣,并做向熔池后方推送熔渣的动作,如图所示。动作要快捷,以避免熔渣超前而产生夹渣等缺陷。焊条角度推送熔渣的方法
6.操作要点5、现场6S管理焊接结束后,焊接工具应摆放整齐,恢复原位,恢复现场清洁,保证无安全隐患后方可离开。严格遵守现场6S管理要求: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第七部分焊接后质量检查
7.焊接后质量检测I形坡口板对接平焊成形评分标准序号考核项目考核要求配分评分标准检测结果得分1焊缝外观质量表面无裂纹5有裂纹不得分2无烧穿5有烧穿不得分3无焊瘤8每处焊瘤扣0.5分4无气孔5每个气孔扣0.5分,直径>1.5mm不得分5无咬边7深度>0.5mm,累计长15mm,扣1分6无夹渣7每处夹渣扣0.5分7无未熔合7未熔合累计长10mm,扣1分8焊缝起头、接头、收尾无缺陷8起头、收尾过高,接头脱节每处扣1分9焊缝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