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影像】颅脑ct低密度影像诊断.ppt

发布:2018-02-28约3.86千字共1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颅脑CT低密度影的诊断 漯河市召陵区中医院脑病科 由于CT的普及,正确的影像诊断迫在眉睫,现就脑病中CT常见低密度影的疾病加以总结: 一:缺血(4-28) 1.脑梗塞 2.脑栓塞 3.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 4.后部白质脑病 5.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二:缺氧(29-34) 1.复苏后 2.大出血后 3.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 颅脑CT低密度影的诊断 三:炎性(35-47) 1.脑脊髓炎 2.结核性脑炎 3.脑脓肿 4.隐球菌脑炎 5.病毒性脑炎 6.蝇蛆病 四:寄生虫(48-62) 1.脑囊虫 2.脑弓形虫 3.脑包虫 五:肿瘤(63-96) 1.胶质瘤:①星形 ②跨中线 ③少突 2.淋巴瘤 3.转移瘤(多发) 4.脑膜瘤 5.脂肪瘤 6.PNET 7.放射性脑病 脑梗死 临床表现:肢体乏力、跌倒或瘫痪;言语 不清甚至失语。 CT表现:脑组织内的低密度区,其特点为低密度区的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同时累及灰质和白质,可呈三角形(大脑中动脉主干),矩形(豆纹动脉)、半圆形(大脑后动脉),急性期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脑回状、条状强化。 MRI表现:早期表现血管内无流空信号,皮髓质界面消失,脑沟变浅消失。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MCA(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区 脑梗塞DWI 基底动脉栓塞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出 血 性 脑 梗 死 出 血 性 脑 梗 死 软化灶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 定义:是以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为病理特征的可致死性疾病,现在多认为是由于过快纠正低钠血症导致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引起脑组织脱水和血-脑脊液屏障破坏,有害物质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导致脊髓脱失。 病理检查的主要发现是脑桥基底部大面积对称性脱髓鞘病变。 影像学表现MRI可见脑桥基底部典型的蝙蝠翅形(也有人称为三叉戟形)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 定义: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临床以头痛、癫痫发作、视力下降、意识障碍等表现为特点的脑病综合征 PRES多继发于血压急剧升高超过了脑血管自主调节的能力(如先兆子痫或子痫发作)、肾功能失代偿、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环孢霉素A)等原因 病理特点主要是对称性的血管源性水肿。 PRES影像学最突出的特点是病变主要分布于后循环供血区,最常见的部位为双侧顶、枕叶对称的皮质下白质(原因:后循环的调节中枢弱于前循环) 可逆性头痛综合征? 后 部 白 质 脑 病 后 部 白 质 脑 病 后 部 白 质 脑 病 后 部 白 质 脑 病 华勒氏变性 华勒氏变性 19岁大 出 血 后 19岁大 出 血 后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肝硬化出现浅昏迷 病毒性脑炎 特点:起病快,多有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意识改变、瘫痪,有脑膜刺激征及颅高压症状;脑脊液改变轻,可有细胞数多和蛋白轻度高 CT表现:颞叶、岛叶和额叶低密度病灶,增强时可见局灶性、线样或脑回状强化。 MRI表现: T1WI表现为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 硬膜下脓肿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5岁低热头痛一个月脑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结核瘤 隐球菌脑炎 脑脓肿 有开放性、特别是穿透性脑外伤后其他部位化脓感染史,表现为脑膜炎及颅高压症状 CT表现:急性脑炎期:平扫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有占位,增强一般无强化。脓肿形成期:平扫壁为低密度,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增强脓壁明显强化,有完整、光滑、均匀、薄壁的特点 MRI表现:急性脑炎期: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脓肿形成期: T1WI脓肿和周围水肿为低信号,壁为环形信号。 T2WI脓肿和周围水肿为高信号。 脑脓肿 脑脓肿 蝇蛆病 蝇蛆病 脑囊虫分期与影像表现 脑囊虫 脑囊虫 脑包虫 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类:原发性—可有颅内占位效应,表现为癫痫发作、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和视盘水肿等;继发性—分为破乳心内期、潜伏静止期和颅压增高期,进入血流可出现虚脱,呼吸急迫;心血管功能障碍及过敏性反应等症状 CT表现:脑内圆形或类圆形囊肿,边界锐利,无囊周水肿,无周边强化,占位征象明显,囊内容物水样密度。 MRI表现:断层形态同CT,壳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