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方案72772.docx

发布:2025-03-20约4.36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具体工程名称],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混凝土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外观质量缺陷。为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美观性,特制定本修补方案。

二、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类型及原因分析

(一)蜂窝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蜂窝状的窟窿。

2.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水泥浆、砂的比例失调,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搅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下料不当或下料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二)麻面

1.现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造成模板移位,混凝土表面留下振捣棒振捣的痕迹。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三)孔洞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较大尺寸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四)露筋

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原因

-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导致钢筋外露。

(五)裂缝

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不同深度和长度的裂缝。

2.原因

-温度变化: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产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当温差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收缩变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当收缩受到约束时,会产生收缩应力,当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收缩包括塑性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等。

-基础不均匀沉降:基础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当附加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

-施工工艺不当:如混凝土搅拌时间过长、运输时间过长、浇筑速度过快、振捣不实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三、修补材料选择

(一)修补材料要求

1.修补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耐久性、抗渗性和抗冻性。

2.修补材料的颜色应与原混凝土颜色基本一致,以保证修补后的外观效果。

3.修补材料应便于施工操作,能在潮湿环境下施工。

(二)具体修补材料

1.聚合物水泥砂浆

具有粘结强度高、收缩率小、耐久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的修补。

2.环氧胶泥

粘结力强、抗渗性好、强度高,可用于孔洞、较大裂缝等缺陷的修补。

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能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形成结晶体,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可用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修补和防水处理。

四、修补施工工艺

(一)蜂窝、麻面修补

1.基层处理

-用钢丝刷将缺陷部位的疏松混凝土和浮浆清理干净,露出坚实的混凝土基层。

-对清理后的基层表面进行浇水湿润,使其保持湿润状态,但不得有积水。

2.修补材料配制

根据选用的聚合物水泥砂浆材料说明,按照配合比准确称量水泥、聚合物乳液等材料,搅拌均匀,使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3.修补施工

-用抹子将配制好的聚合物水泥砂浆涂抹在蜂窝、麻面部位,分层压实抹光,每层厚度不宜超过10mm。

-对于较深的蜂窝部位,可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