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pdf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
基础麻醉
麻醉前是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的麻醉操作,
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
区别是,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而者则以不使病
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适应证】
1、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基本操作原则】
1、基础麻醉必须有麻醉科医师实施,并进行麻醉记
录。
2、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或手术室内进行。
3、主要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
和循环稳定。
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性操作或麻醉操作时,
应有麻醉医师观察病人。
【常用药物】
氯胺酮3-5mg/kg,肌内注射。用于儿童。咪达嗖
仑常用于成人,0.07-0.15mg/kg,肌内注射。如进入手
术室,0.01-0.03mg/kg,静脉注射。
局部麻醉
一、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
1、局部麻醉一般由手术者实施。因此,术者应熟悉所
用局麻药的药理性质和不良反应,应具有处理意外事件的能
力。
2、麻醉前病人应禁食8h、禁饮4h以上。对于不能合作
而又必须行局部麻醉者,可在基础麻醉下施行。
3、麻醉前应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并根据
需要选择适当的局麻药及其浓度和用量。用药前应经至少有
两人对药物名称和浓度进行核对。
4、麻醉应完善,完全阻滞疼痛传导径路以达到无痛和
避免刺激引起的全身反应。
5、麻醉前或麻醉期间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以降
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二、局部麻醉方法和临床应用
(一)表面麻醉
局麻药直接粘膜接触,穿透黏膜作用与神经末梢而产
生局部麻醉作用。
【适应证】
眼、耳鼻喉、气道等部位黏膜麻醉。不同部位选择不同
药物浓度,如:角膜选用低浓度的药物。
【给药方法】
用喷雾器喷于黏膜表面;以棉球涂抹在黏膜表面;以棉
球或纱条填充。为达到完善的麻醉作用,需多次给,一般
2-3次,每次间隔5分钟。2%-4%利多卡因,1%-2%丁卡
因。
【不良反应】
局麻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刺激、过敏反应等。(二)
局部浸润麻醉
将局麻注入手术区的组织内,组织神经末梢而达到局
部麻醉的作用。
【适应证】
体表手术和介入性检查的麻醉等。
【禁忌症】
局部感染,局部肿瘤。
【操作方法】
一针技术:先行皮内注射物形成皮丘,再从皮丘边缘
进针注形成第二个皮丘,沿手术切口形成皮丘带。分层注
:及浸润一层切开一层,以达到完善的麻醉目的。每次注
应回吸收,以免血管内注。
【常用物】
0.5%利多卡因
【不良反应】
局麻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刺激、过敏反应等。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物经呼吸道吸入、经静脉或肌内注射进入体内,
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
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