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摄影教程第五章 摄影构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图5-44 第二步:观察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并找出基本的构图法。 第三步:观察画面的前景和背景并分析它们在画面中的作用。 如图5-46 所示,首先作为植被的前景来说,它起到了引导我们视觉的作用,让我们的视线自然而然的从植被过渡到山峰上,而作为背景的蓝色天空使原本金灿灿的山峰多了一份安宁感,它和前景一起营造出了一个安谧而又富有朝气的氛围,也为画面增添了两个不同的层次,画面因此而更具有美感。 图5-45 图5-46 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在构图中,对前景、背景的选择,会对画面的层次和美感产生重要影响,加上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构图法,能为画面创造更多的形式美。 图5-27 5.4.1.3 拍摄距离 远景 远景是五种景别中被摄体距拍摄点最远的景别。 如图5-28 所示,画面中占很小比例的人物身影与大面积的昏灰的黄昏呈显著对比,人物显得十分孤独。在拍摄风光中远景拍摄被运用的比较多。 图5-28 全景 相比之下,全景的拍摄距离比远景要小。全景可以理解为能完全的表现场面或被摄体的景别,以建筑为例,在能将建筑完全纳入画面的距离拍摄,得到的图片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该建筑的全景。 如图5-29 所示,以人像为例,画面中人的整个身体占绝大部分比例,那么图片也是该人物的全景。 图5-29 中景 中景指的是画面包含绝大部分被摄体的体积时的景别。 如图5-30 所示,在人像中中景即“大半个身体”,如站立时取中景就是人物膝盖以上的部位出现在画面中,坐下时腰部以上的部位出现在画面中。 图5-30 近景 如图5-31 所示,近景在人像中一般用于着重表现人物的面貌、神态,在景物中一般用于局部细节的刻画。 图5-31 特写 特写可以看作是对被摄体某部位的细节刻画,如对人物眼镜的特写,面部的特写等。 图5-32所示为特写的手让画面神秘而充满想象力。 图5-32 5.4.2 构图法的应用 构图是有“法”可依的,按照常用的构图法,我们可以分为横构图、竖构图、对角线构图、黄金法构图、三角形构图等。 5.4.2.1 横构图与竖构图 横构图有“宽大、舒缓”之意境,有利于表现水平线的延伸感,如在表现海面的宽广或山峦的连绵感时,通常使用横构图,如图5-33 所示。 图5-33 竖构图则有“挺拔、庄严、延伸”之感,常用于建筑拍摄和模特拍摄中。 如图5-34 所示,竖构图也用于在风光拍摄中表现天空、主体及大体之间的关系和层次感。 图5-34 5.4.2.2 斜线构图法 斜线构图法给人以运动感和排列感,线条在画面中通常起引导观众视线的作用,如图5-35 所示。 图5-35 5.4.2.3 黄金分割法 “黄金分割”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欧姆的著作《纯粹初等数学》中,但事实上它本是一种古老的几何公式,最早被系统地阐述在《几何原本》中。 人们常用“三分法”来进行构图,如图5-37 所示,在画面的长、宽线条上均匀标注3 个点然后分别以平行于长、宽的线条连接这些点,在形成的画面中,线条与线条之间的交接点,就是安排主体的最佳坐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九宫格构图法。 图5-37 5.4.2.4 三角形构图法 三角形构图法是一种“稳固”的构图法,这是因为三角形本身就是一种稳定的结构。 如图5-39 所示,人物的身体线条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图5-38 图5-39 5.4.2.5 框架构图法 如图5-40 所示,黑色的边框使有汇聚视线的作用,也使得画面中人物的手臂不再孤单。 图5-40 5.4.2.6 曲线S 型构图法 曲线代表着优雅、韵律和美感,这也是为什么在风光摄影和人像摄影中常用S 型构图法的原因。 人的身体曲线,尤其是女性的身体曲线,大体可以被看作S 型,蜿蜒的河流也可以被看作S 型,山脉起伏的线条也可以被看作S 型,如图5-41 所示。 图5-41 实例分析:风光摄影图片的构图运用 在图5-42 的实例中,我们将一步步分析此风光图片的构图法及画面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和联系。 第一步:观察画面,确定画面的主体和主题,并找出拍摄点和拍摄景别。 图5-42 作者的视点是较小角度的仰视,如图5-43 所示。 山峰在画面中的面积比例不大,而且周围还有其他山峦的线条,因此这是一幅山峰的远景图片,如图5-44 所示。 图5-43 图5-9 节奏 图5-10 所示为图片中的光线与人物的动作体现出一种节奏感。 图5-10 主宾呼应 图5-11 所示为画面中的男主角与女孩在动作、神情上相呼应。 图5-11 5.3 摄影构图的构成要素 主体 主体是画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