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转换下的女性悲剧_白流苏与愫细之比较_余文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学评论
时空转换下的女性悲剧
——— 白流苏与愫细之比较
余文燕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成都
( , 610064)
摘要:白流苏与愫细分别是张爱玲《倾城之恋》与施叔青《愫细 看透了世态炎凉,才铤而走险以再婚获得生活的保障。 生活在繁华
怨》 中的主人公,流苏在封建家族制的压制下如履薄冰,香港的倾 都市的愫细面临欲望的侵袭,物质与精神、爱情与肉欲、情感与理
颓助其获得婚姻并回归家庭; 愫细在中西文化的交融及都市欲望 智的斗争白热化,她的依赖心理加剧其处境的危机。 都市激烈的竞
陷阱中迷失自我,回归家庭失败并淹没于都市繁华。 白流苏类的旧 争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感情缺口释放的脆弱具有强大的破
式女子与愫细类的都市女性前后相继, 具有转换时空后女性悲剧 坏性。 面临“处处不如自己”的洪俊兴的猛烈攻势,“她的事业如日
言说的继承性。 流苏的生存之患与愫细的欲望之困都言明女性的 中天,公司嫉妒她的人也不少,她不能有任何闲话落在别人手里。
不幸,故事没有结局的结局也预示女性问题的发展继承性。 然而,分居女人的生活毕竟是单调的,何况中饭人人要吃。 她把自
关键词:时空转换;女性悲剧;白流苏;愫细 己一说服,以后就坦然地赴约”(《愫细怨》)。 在保住事业与打发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寞之间,愫细的犹疑恰是她内心空虚的表现。 流苏与愫细在“出走”
I207 A
文章编号: ( ) 之后仍旧孤苦无依。
1673-2111 2012 07-0027-02
白流苏是张爱玲《倾城之恋》 中生活于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的旧 鲁迅回答娜拉出走的问题时说:“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
式女子,愫细是施叔青《愫细怨》 中从美国留学回到香港的八十年 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④这对流苏与愫细的命运发展有一定的
代的都市女性, 时空与场景的转换改变不了两者同构的女性的悲 启示。 流苏和愫细终究是平凡的女人,男人成了女性世界里不可或
剧性, 恰如李子云所说:“施叔青所写的正是张爱玲所写的同一族 缺的角色。 家人的逼迫使得走投无路的流苏挖空心思的再嫁,正如
①
类的人物、同一类型的故事的三十年后的发展。 ” 愫细与流苏都是 刘锋杰所说,“她是一个世俗化的女人,来自旧式的大家庭,没有工
俗世中平凡的女性代表,她们的人生经历与情爱困境反映出“极平 作能力。 她生存的唯一希望,就是婚姻”⑤。 男人成其生存所需的物
常的,或者简直近乎没有事情的悲剧”。 ②流苏与愫细身处不同的时 质基础,婚姻也就沦为其功利性工具。 愫细无力招架物欲、情欲等
代环境,遭遇的相似性使得她们的命运有发展的继承性。 她们的人 的扩张,其小女人心态与其“被保护”的心理期待为洪俊兴的殷勤
生历程不仅共同反映了女性物质精神的不独立, 也反应了女性追 生效提供了条件,她在洪的情感攻势下“一寸一寸地被吞没”(《愫
求情爱过程中的反抗与屈服、出走与回归的血泪之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