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TIA942-2005(中文版)_原创精品文档.docx

发布:2025-01-25约1.9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TIA942-2005(中文版)

一、1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通用要求,旨在确保信息技术设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同时也能抵抗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这些要求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信息技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打印机、显示器以及其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品。

(2)本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我国电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对航空、航天、通信等重要领域造成严重影响。据统计,电磁干扰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因此,制定并实施本标准,有助于提高我国信息技术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水平,降低电磁干扰风险。

(3)本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设备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的测试方法、限值要求和标记要求。其中,测试方法包括静电放电抗扰度、辐射抗扰度、传导抗扰度、辐射发射等,限值要求则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设定了相应的干扰限值和抗扰度限值。以计算机为例,其辐射发射限值要求在1GHz至2.7GHz频段内不超过10dBμV/m,在2.7GHz至11GHz频段内不超过20dBμV/m。这些限值要求旨在确保信息技术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也保护其他设备不受干扰。

二、2规范性引用文件

(1)GB/T18268-2018《电磁兼容通用标准频率范围0.15kHz至40GHz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方法》规定了用于测量信息技术设备静电放电抗扰度的试验方法和试验布置,适用于所有频率范围0.15kHz至40GHz的设备。

(2)GB/T17749-2017《电磁兼容信息技术设备电磁干扰限值和测量方法》提供了信息技术设备的电磁干扰限值,包括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同时定义了相应的测量方法,以确保设备不会对其他电子或电气设备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3)GB/T15643.1-2016《信息技术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第1部分:通用标准频率范围0.15kHz至40GHz的辐射发射和抗扰度要求》规定了信息技术设备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辐射发射限值和抗扰度要求,旨在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稳定运行。

三、3术语和定义

(1)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是指电磁场对电子设备、系统或网络的正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在信息技术设备中,EMI主要来源于设备的内部电路和外部环境。例如,计算机的硬盘驱动器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如果其辐射强度超过了规定的限值,就可能导致周围的其他设备如无线网络设备出现信号中断或数据传输错误。

(2)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子设备、系统或网络在特定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其他设备产生有害干扰的能力。为了实现良好的EMC性能,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发射特性和抗扰度。例如,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由于汽车的电气系统复杂,因此其EMC性能尤为重要。根据相关规定,汽车电子设备在行驶过程中的辐射发射强度不得超过规定限值的50%。

(3)辐射抗扰度(RadiatedImmunity)是指电子设备对辐射电磁场干扰的抵抗能力。辐射抗扰度测试通常在专门的暗室进行,测试设备放置在辐射源产生的电磁场中,观察设备在规定频率范围内的性能指标。例如,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定,手机在1.8GHz至2.2GHz频段内的辐射抗扰度应不低于10V/m。在实际测试中,如果一部手机在该频段内的辐射抗扰度低于这一标准,就说明其抵抗辐射干扰的能力不足,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信号不稳定、通话中断等问题。

四、4信息技术设备电磁兼容性通用标准

(1)本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通用要求,包括设备对电磁干扰的发射限制和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抗扰度要求。这些要求旨在确保信息技术设备在正常使用和预期的工作条件下,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有害干扰,同时也能在存在电磁干扰的环境中稳定运行。

(2)标准中明确了不同类型信息技术设备的EMC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辐射发射测试、传导发射测试、辐射抗扰度测试和传导抗扰度测试等。这些测试方法依据国际通用的测试标准和测试程序进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本标准还规定了EMC性能的限值要求,这些限值基于对电磁干扰可能造成的影响的评估,旨在保护公共电信网络、广播系统、医疗设备以及其他电子设备不受干扰。限值要求根据设备的类型、工作频率和预期用途等因素进行设定,以确保电磁环境的和谐与安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