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复习总结题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机械工程材料 》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晶胞:完全反应晶格几何特征的最小单元。固溶体: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溶剂)相同的固相。回复:变形后的金属在较低温度进行加热,会发生回复过程。由于加热温度不高, 只是晶粒内部位错、空位、间隙原子等缺陷通过移动、复合消失而大大减少。此时光学组织未发生改变。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性。钢加热到930℃±10℃淬火临界冷却速度:获得全部马氏体的最小速度。金属间化合物:组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化合物。加工硬化:金属经过塑性变形后塑韧性下降,强硬度上升的现象。相: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结构、同一性能,并与其它部分有界面相隔的均匀组成部分。淬透性:在规定的条件下,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石墨化:铸铁中石墨的形成过程。过冷度:理想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变质处理:向液体中加入固态元素或化合物作为非均质形核的核心,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了晶粒。再结晶:当变形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破碎拉长的晶粒长大为等轴晶粒。4.马氏体:C在α-Fe中形成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5.球化退火:过共析钢加热到不完全奥氏体化退火,使渗碳体由片状转为球状,提高了塑性和切削加工能力。1.多晶型性: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结构。2.合金:一种金属元素同另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 通过熔化或其它方法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3.回复:变形后金属加热温度比较低,只有点线缺陷的迁移与恢复,加工硬化保留,内应力下降,光学组织未发生改变前的变化。4.珠光体:共析反应的产物,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机械混合物。5.二次硬化:Mo、W、V等含量较高的高合金钢回火时, 在温度(一般为550℃左右) 析出特殊碳化物使硬度二:填空(共20小题,每空1分,共35分)1. 绝大多数金属具有 体心立方 、 面心立方 、和 密排立方 三种类型,α-Fe是 体心立方 类型,其实际原子数为 2 。2.晶体缺陷有 点缺陷 、 线缺陷 、和 面缺陷 。3.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位置分为 置换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4.铸造时常选用 接近共晶成分(接近共晶成分、单相固溶体)的合金。5.金属的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 织构现象的产生。6.用下述三种方法制成齿轮, C 种方法较为理想。(A)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B)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C)由圆棒锻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7.金属铸件 否 (能、否)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8.疲劳断裂的特点有应力低于抗拉极限也会脆断、 断口呈粗糙带和光滑带 、塑性很好的材料也会脆断 。9.钢中含硫量过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 热脆 。10.珠光体类型的组织有 粗珠光体 、 索氏体 、屈氏体 。11.正火和退火的主要区别是退火获得平衡组织;正火获得珠光体组织 。12. 淬火发生变形和开裂的原因是 淬火后造成很大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13. 甲、乙两厂生产同一批零件,材料均选用45钢,甲厂采用正火,乙厂采用调质,都达到硬度要求。甲、乙两厂产品的组织各是 铁素体+珠光体 、 回火索氏体 。14.40Cr,GCr15,20CrMo,60Si2Mn中适合制造轴类零件的钢为 40Cr 。15.齿轮氮化后 否 (能、否)进行切削加工。16.用T12钢制造车刀,在切削加工前进行的预备热处理为 正火 、 球化退火 。17.量具钢加工工艺中,在切削加工之后淬火处理之前可能的热处理工序为 调质 (退火、调质、回火)。18.耐磨钢的耐磨原理是 加工硬化 。19.灰口铸铁铸件薄壁处出现白口组织,造成切削加工困难采取的热处理措施为 高温退火 。20.在牌号HT100、KT30-6、QT40-7中属于球墨铸铁的是 QT40-7 。21.纯铁的多晶型转变是α-Fe→γ-Fe→δ-Fe 。22.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原子数为 4 。23.在立方晶格中,如果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数值相同时,那么该晶面与晶向间存在着 晶面与晶向相互垂直 关系。24.过冷度与冷却速度的关系为 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25.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中位置可分为 间隙固溶体 、 置换固溶体 。26.金属单晶体滑移的特点是 滑移只能在切应力下发生 、 滑移总是沿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进行、 滑移时必伴随着晶体向外力方向转动 。27.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有 消除金属铸态组织的缺陷 、 改变内部夹杂物的形态与分布。28.金属磨损的方式有 粘着磨损 、 磨粒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