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客运专线轨道验标宣贯讲义.doc

发布:2016-12-24约1.98万字共1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石家庄铁道学院 李向国 TELE-mail:Lixg@ 一、引言 (一)高速铁路与客运专线 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也是铁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高速铁路是一个具有国际性和时代性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日本把列车在主要区间能以200km/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道称为高速铁路。 1985年联合国欧经会:客运专线300km/h;客货共线250km/h。 欧洲铁路联盟于1996年9月发布的互通运营指导文件(96/0048/EC)对高速铁路有了更确切的规定:新建铁路运行速度达到或超过250km/h;既有线通过改造使基础设施适应速度200km/h(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目标值);线路能够适应高速,在某些地形困难、山区或城市环境下,速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目前,日本、法国、德国等技术原创国都达到300km/h,最高可达320km/h,350km/h动车组已试制成功。 韩国、中国台湾等地按速度350km/h建设新线。 我国尚没有明确的高速铁路界定标准,但业内普遍认同欧洲铁路联盟于1996年9月发布的互通运营指导文件(96/0048/EC)对高速铁路的界定标准。新建客运专线铁路的速度目标值在250km/h及以上。 高速铁路不一定是客运专线 客运专线也不一定是高速铁路 只有速度大于250km/h,仅开行客车的高速铁路,才兼具有二者的属性。国外对时速200公里轨道铺设精度的要求与对时速300公里的要求相当接近。可以认为:客运专线的设计速度应在200km/h以上,其性质应该说是属于高速铁路的范畴。 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 第一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日本、法国、德国建成初期的高速铁路。 第二次浪潮(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日本与欧洲开始建立高速铁路网,并带动周边国家。 第三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其他国家开始研究和建设高速铁路。 (二)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 各国因国情不同而异。大致有四种类型: 1.新建高速铁路双线,专门用于旅客快速运输,如日本新干线和法国高速铁路,均为客运专线,白天行车,夜间维修; 2.新建高速铁路双线,实行客货共线运行,如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高速铁路,客运速度250km/h,货运速度120km/h; 3.部分新建高速线与部分既有线混合运行,如德国柏林—汉诺威线,承担着客运和货运任务; 4.在既有线上使用摆式列车运行,这在欧洲国家多见。在美国“东北走廊”摆式列车速度为240km/h。 (三)列车速度的演变 轮轨式铁路: 1825年,出现在英国的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其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只有24km/h。1829年,“火箭号”蒸汽机车(George Stephenson)牵引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就达到了47 km/h。 1903年德国制造的电动车组试验速度达到了209.3 km/h。 1964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光”号高速列车运行速度达到了210 km/h。 1981年2月法国TGV( Train à Grande Vitesse)试验速度达到380 km/h。 1988年5月德国ICE(Inter-City Express)把这一试验速度提高到406.9 km/h,半年后法国人创造了482.4 km/h的新纪录。 1990年5月18日法国再次刷新了自己的纪录,法国TGV-A型高速列车把试验速度提高到515.3 km/h。 中国:最高试验速度达到了321.5 km/h,最高运行速度达到200 km/h,旅行速度超过了100 km/h。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铁路旅客列车速度连续跃上三大台阶,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高速列车,速度为230 km/h,20世纪80年代初第二代高速列车速度达到270 km/h,至20世纪90年代第三代高速列车速度已达到并超过了300km/h。21世纪初,350km/h的高速列车已问世。 “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 气垫车: 气垫车是悬浮车的一种,它的原理是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作动力,形成大团气体从汽孔喷出的高压空气做支承力,将气垫列车浮起地面30毫米,向前推进。 上世纪60~70年代着手研制,最高时速达422 km。 磁浮式铁路: 根据磁浮车上采用的电磁铁种类,磁浮车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常导吸引型(德国),一类为超导排斥型(日本),两种磁浮车技术都日臻成熟。 德国TR-08型磁浮列车外形 日本MLX01型磁浮列车外形 日本:2003年12月2日,日本磁浮列车试验速度达到了581 km/h。 德国:“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