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秘密武器.pptx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秘密武器SixSigma简介
质量管理活动的发展历程?统计质量管理 -1940年代实验设计(DOE)?目标管理 -1950年代?零缺陷 -1960年代?全面质量控制 -197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 -1980年代授予美国国家质量奖以统计辅助管理?SixSigma -1990年代
六西格玛(SixSigma)来源(1/5)■“六西格玛(SixSigma)”于1987年起源于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是保罗V·盖尔温(PaulV·Galvin)在1929年创建的。今天,摩托罗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产电子设备和电子零部件的大型公司,年营业额超过300亿美元,员工近13万人。1956年罗伯特W·盖尔温(RobertW·Galvin)继其父成为公司总裁,并于1964年成为首席执行官(CEO,ChiefExecutiveOfficer)兼董事长。
六西格玛(SixSigma)来源(2/5)◆20世纪70年代,美国工业的西格玛的水平相当于二西格玛,Cp=0.67。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的西格玛水平前进了,相当于三西格玛水平,Cp=1.0。而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即已达到四西格玛水平,Cp=1.33,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进一步发展到五西格玛水平,Cp=1.67。这对于美国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故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提出其著名的“六西格玛管理”,参见表1-1。表中的西格玛水平是指整个工业水平处于什么西格玛的控制方式。
六西格玛(SixSigma)来源(3/5)表1-1日本与美国工业西格玛水平的比较
◆摩托罗拉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日本同类产品的质量远优于摩托罗拉。例如,1958年摩托罗拉通讯部门的质量水平为四西格玛水平(相当于每百万次机会不合格数为6210DPMO,参见表1-2),而日本已经达到五西格玛水平(相当于每百万次机会不合格数为233DPMO),参见表1-2。为此,摩托罗拉领导人保罗V·盖尔温及其高层管理人员曾经专门访问日本进行调查研究,对日本的过程性能优于摩托罗拉大约一千倍的现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决定改进摩托罗拉的过程性能至六西格玛(相当于百万次机会不合格数为3.4DPMO,参见表1-2)并期望在5年内弥补他们与日本的质量差距。六西格玛(SixSigma)来源(4/5)
六西格玛(SixSigma)来源(5/5)表1-2σ质量水平对照表
从市场营销观点出发,盖尔温先生需要利用新奇事物来吸引人们的注意,所以他很喜欢“六西格玛(SixSigma)”这个名称,认为它听起来很像是一辆日本新型小轿车。这就是“六西格玛”的由来。六西格玛(SixSigma)名称的由来
六西格玛(SixSigma)方案的提出(1/2)■摩托罗拉的通讯部门首先于1986年启动了其六西格玛(SixSigma)方案。1987年摩托罗拉公司将这项新颖、具有远见的战略行动推广到公司的其他部门,盖尔温先生特别强调提出下列目标:⑴到1989年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10倍;⑵到1991年至少改进100倍;⑶到1992年做到六西格玛(SixSigma)。
六西格玛(SixSigma)方案的提出(2/2)■“六西格玛质量(SixSigmaQuality)”是摩托罗拉命名的方案,与此同时还进行了与“顾客完全满意”密切相关的其他4项战略行动如下:⑴全面减少周期时间(CycleTime);⑵领导生产和制造;⑶增加利润;⑷参与管理。
重视培训建立摩托罗拉大学为了实施上述目标,摩托罗拉公司内部专门建立了所谓“摩托罗拉大学(MotorolaUniversity)”进行了大规模的六西玛(SixSigma)培训计划,对所有各级员工都分层进行培训,每年培训费用超过5000万美元。
领导是关键为了保证上述计划的实现,摩托罗拉公司十分重视高级管理层的表率作用,自上而下,说服公司员工严肃认真地推行六西格玛(SixSigma),真正体现了所谓“头QM(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头’为Total的谐音)”。
摩托罗拉推行六西格玛(6σ)成绩斐然■时间不长,在仅仅一年多以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