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演示课件.ppt

发布:2019-02-19约1.91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爬电距离 与电气间隙 好好的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定义: 爬电距离: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空间最短距离。可以看做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包括带电零件之间以及带电零件与接地零件之间的最短空气距离;带电零件与易碰零件之间的最小空气距离。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概念,在进行判断时必须同时满足,不可以相互替代。 好好的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好好的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好好的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好好的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对电气产品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电气产品中带电部件与外壳之间距离过小,很容易短路或漏电,使外壳带电,危害人身安全;不同电位的带电部件之间的距离过小,也容易造成极间短路或极间漏电,引发火灾或绝缘功能的失效,使电气产品的绝缘性能下降。因此 ,在安全检验中,需在熟悉电器产品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分辨出各绝缘结构的组成,分清带电部件和可触及部位,确定它们之间的爬 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路径,用符合标准要求的测量设备量化路径,判定产品在该项 目上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研究目的 好好的 电气间隙是由雷电冲击电压决定的,它决定了电气设备的外绝缘水平。它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 爬电距离是由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能以及绝缘材料表面形状等因素决定的,它决定了电气设备耐受环境的水平。爬电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对其影响较大。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注: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所以根据定义,爬电距离任何时候不可以小于电气间隙。当然对于两个带电体,是无法设计出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间隙来的。 好好的 额定电压(kV) 3.6 7.2 12 24 40.5 相间和相对地(mm) 75 100 125 180 300 带电体至门(mm) 105 130 155 210 330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单纯以空气作为绝缘介质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相间和相对地 的最小空气间隙应满足下属要求 以空气和绝缘板组合成的复合绝缘作为绝缘介质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 控制设备,带电体和绝缘板之间的最小空气间隙应满足下属要求: 对3.6kV、7.2kV和12kV设备应不小于30mm; 对24kV设备应不小于45mm; 对40.5kV设备应不小于60mm。 以空气或以空气—绝缘材料作为绝缘介质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应考虑绝缘材料的厚度、设计场强和老化,并应按照DL/T 593中6.2.8的要 求进行凝露试验。只要能通过凝露试验,最小空气间隙可以适当小于上述 规定的距离。 对最小空气间隙的要求 好好的 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1、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 2、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 ; 3、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 4、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 5、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功能绝缘、加强绝缘)。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1、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2、确定材料组别; 3、确定污染等级; 4、确定绝缘类型(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功能绝缘、加强绝缘)。 确定电气间隙步骤 好好的 爬电距离: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爬电距离的大小和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等直接相关,同时注意不同的使用环境也会有所影响,如气压、污染等。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确定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所考虑因素 电气间隙:确定电器产品的电气间隙,必须依据系统的绝缘配合,而绝缘配合则是建立在瞬时过电压被限制在规定的冲击耐受电压,而系统中的电器或设备产生的瞬时过电压也必须低于电源系统规定的冲击电压。因此: 1.电器的额定绝缘电压应≥电源系统的额定电压 2.电器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应≥电源系统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3.电器产生的瞬态过电压应≤电源系统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注意:可动零部件应使其处在最不利的位置;爬电距离不能小于电气间隙值;承受了机械应力试验。 好好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