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docx
PAGE
1-
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与原则
(1)本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助力绿色发展。通过构建完善的回收体系,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回收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年,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回收利用企业。以济南市为例,已建成3个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示范项目,累计回收利用电池超过5000吨,有效降低了电池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2)实施过程中,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协同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参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以青岛为例,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设立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专项资金,对回收利用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激发了企业参与回收利用的积极性。同时,依托山东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回收利用技术水平。
(3)本方案将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拆解、加工、利用和处置等环节,构建全流程回收利用体系。具体目标包括:提高电池回收率,降低回收成本,提升电池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电池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以潍坊市为例,当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将回收的电池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90%,每年可节约原材料成本数千万元,同时减少了大量电池废弃物排放。
二、重点任务与措施
(1)重点任务之一是建立健全动力蓄电池回收网络。在全省范围内设立100个回收网点,覆盖主要城市和重点区域,确保新能源汽车用户能够便捷地交售废旧电池。如淄博市已建立10个回收点,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实现了动力蓄电池回收的城乡一体化。此外,计划每年新增50个回收点,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2)措施包括推动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创新,提高回收效率。通过实施“绿色回收”项目,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动力蓄电池的智能化拆解和资源化利用。如烟台市的“绿动未来”项目,采用自动化拆解生产线,提高了电池回收效率至95%,每年可处理废旧电池超过5000吨。同时,支持企业研发新型电池回收技术,降低回收成本。
(3)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电池生产企业与回收利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制定回收标准和流程。例如,潍坊市某电池生产企业与当地回收企业合作,建立了“电池回收-拆解-原材料供应”的闭环产业链,实现了电池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推广“互联网+”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实现电池回收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回收效率。
三、保障措施与实施步骤
(1)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以下保障措施:一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回收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专项资金规模为每年5000万元,连续支持五年。二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三是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回收利用过程的环保、安全与合规。如已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规范》,并定期更新。
(2)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点示范阶段(2023年-2024年),在省内选择若干城市开展试点,建立回收利用示范项目和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第二阶段为全面推进阶段(2025年-2027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试点经验,扩大回收利用覆盖范围,提升回收利用率。第三阶段为优化提升阶段(2028年-2030年),总结实践经验,优化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3)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提高全社会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经验的回收利用人才。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确保人员素质符合岗位要求。此外,加强对回收利用企业的监督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实施,达到预期目标。
四、监督与评估
(1)监督与评估体系将采用多元化、多层次的方法,确保回收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设立省级监督评估小组,负责定期对各地市的回收利用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2022年起,已对50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例如,德州市某企业因不符合环保标准被责令停业整顿,后经整改顺利通过复检。
(2)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回收网络覆盖率、回收效率、资源化利用率、环境保护指标等方面。预计到2025年,全省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率将达到85%,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如济南市通过建立智能化回收体系,回收效率提升至96%,有效减少了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3)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和公开机制,定期收集汇总各地市的回收利用数据,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公开透明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