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ppt

发布:2023-09-05约9.06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Tn(心肌肌钙蛋白) T/I: 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cTn的水平显著增高,且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相关。 在出现明显的LVEF变化前,cTnT/TnI即可监测到阿霉素等蒽环类药物导致的早期心脏毒性。 Circulation 1997; 96:2641-2648. 生化标记物 第三十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BNP ( 脑钠肽 ) 浓度与心衰程度相关,是判定心衰及其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可依此评价心脏功能。 研究显示癌症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期间BNP的升高与左室功能的损害是相关的。 J Clin Oncol. 2001;19:2746–2753. 生化标记物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ESMO关于化疗心脏毒性的临床实践指南建议: 抗肿瘤治疗中定期监测cTn1(化疗结束时、结束后12、24、36、72小时和1个月)和BNP (化疗结束时、结束后72小时)以降低心脏毒性的发生危险。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心脏毒性的治疗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1、吸氧 2、对症处理 3、心力衰竭病人需常规使用3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预后 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一旦发生心力衰竭提示预后不良。 心功能Ⅲ一Ⅳ者2年内死亡率超过50%。 临床治疗只能延缓心肌病进展,但是不能使心肌病逆转,最终需行心脏移植。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心脏毒性的预防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减少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策略 充分评估心脏毒性的风险 调整用药剂量和方案 每周低剂量及延长持续滴注时间 采用其他剂型 聚乙二醇脂质体药物传输系统(PLD) 天然抗氧化剂 (GSH,VC+VE,辅酶Q10等) 钙离子拮抗剂 (如维拉帕米) 加强监测心功能 右丙亚胺(DEX) 可有效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 目前已在美国、欧美等临床上广泛应用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右丙亚胺—— 有效的蒽环心脏毒性保护剂 1995年,唯一被美国FDA批准成为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保护剂。 1999年、2002年、2008年多次进入《美国肿瘤化疗及放疗保护剂临床操作指南》。 2007年,美国FDA特批DEX为蒽环药物外渗时的抢救剂。 2010年,进入《老年肿瘤NCCN指南》 2010年,进入《非霍奇金淋巴瘤NCCN指南》 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右丙亚胺 右丙亚胺为铁离子螯合剂,是一种真核DNA拓扑异构酶Ⅱ催化抑制剂,通过迅速和完全的结合高价铁离子、亚铁离子,甚至能从阿霉素与铁的复合物中置换出铁,并与阿霉素螯合,减少自由肇的形成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右丙亚胺不仅是被证明了的蒽环类化 疗患者的心肌保护剂,而且还可以用来预防心肌损 害120】。右内亚胺能降低临床、咂临床心脏毒性,fEi不 影晌化疗的缓解率和总生存率引J。黄酮类化合物 (如槲皮素、monoHER、quer(-itrin等)具有铁螫合作 用、抗氧化作用和碳酰还原酶抑制作用,能够凋审或 阻止葸环类抗乍素的心脏毒性22j。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自由基 线粒体 蒽环类抗癌药 游离态Fe3+ Fe3+ 右丙亚胺心脏保护机制 右丙亚胺 第四十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Cardioprotective interventions for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anthracyclines. Meta-analysis 7 个心脏保护药物的随机对照研究: N-acetylcysteine ( 1 study; 54 pts ), phenetylamines ( 2 studies; 100 pts ), coenzyme Q10 ( 1 study; 20 pts ), vitamin E+ C + N-acetylcysteine ( 1 study; 1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