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卫星遥感影像应用 谭咏麟 .pdf
浅论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卫星遥感影像应用谭咏麟--第1页
浅论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卫星遥感影像应用谭咏麟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技术逐渐应
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卫
星遥感影像应用做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影像;应用
引言
众所周知,航空摄影测量是在航空图像基础上进行的测量工作,也就是根据
航拍图像结合地面测量、调绘以及立体检测制定的图像进行的测量工作,在农业、
工业、林业、畜牧业、城市建设以及灾害防治等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航拍
图像是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航拍图像的质量水平和航空摄影测量的效率、
精度水平呈正相关性,也就是航拍图像质量越高,则航空摄影测量效率、精度水
平越高。传统的航空测量工作是根据飞机航摄像片进行的,该类像片以黑白为主,
主要存在辨识度相对较低、影像更新周期较长、精度水平较低等不足,要求进行
严格的野外核实和补测,从而增加了测量工作量,同时也导致内业处理工作程序
复杂、繁琐。在内业处理过程中,要求首先消除航拍图像中的误差之处,并冲洗
出符合航空测量所需的精度图片才能应用到航空测量工作中来;其次,要求通过
各类模拟器恢复立体图像瞬间状态,才可以在立测仪器上建立地貌元素图;最后,
根据野外测绘图像,通过图幅编辑、整绘,完成航空测量工作。该类航拍图片覆
盖面有限且航线较多,消除误差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周期性较长、效率低下且
缺乏实际效用。随着感光材料、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摄影图像质量水
平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特别是高清遥感卫星图像技术在航空测量中的大量应用,
极大提升了航空测量工作效率、精度水平以及可靠性。
国内遥感卫星1概述
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3大系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
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组成内容,其中,卫星遥感系统重点
发展陆地观测、海洋观测、大气观测3个系列卫星,通过构建由7个星座及3类
专题卫星组成的遥感卫星系统,形成多种分辨率配置、多种观测技术组合的全球
观测和数据获取能力。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在轨的高分卫星、陆地观测卫
星、海洋观测卫星和大气观测卫星已达27颗(CAGIS,2019)。首先是高分卫星。
高分卫星依托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高分专项)建设,高分专项是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科
技专项之一,于2010年启动实施。目前在轨运行的民用卫星包括高分一号(GF-
1、GF-1B、GF-1C、GF-1D共4颗卫星)、高分二号、高分三号、高分四号、高分
五号、高分六号,搭载了包括光学及多高光谱、SAR、中波红外等传感器,实现
了高空间分辨率(高分二号全色0.8m)、高时间分辨率(高分四号20s)、高光
谱分辨率(高分五号330个波段)的对地观测。其次是资源卫星。包括中国、巴
西两国合作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以及我国自主的资源一号卫星(ZY-
1)。CBERS包含已退役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02星、02B星和在轨运行的
02C星和04星,2014年发射的资源一号卫星04星(CBERS-04)共搭载4台相
机,其中5m/10m全色多光谱相机(PAN)和40m/80m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S)
由中方研制,20m多光谱相机(MUX)和73米宽视场成像仪(WFI)由巴方研制。
2019年9月发射的资源一号02D卫星(ZY-1-02D)搭载2台相机,可获取
2.5m/10m光学影像和30m166谱段的高光谱影像。
浅论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卫星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