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竹竿舞》教学设计说明.doc

发布:2017-12-03约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竹竿舞》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内容是少年儿童出版社音乐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倾听亚洲的声音”的教学内容之一“学跳竹竿舞”,竹是亚洲特有的植物物种,竹对亚洲的音乐文化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刚学习了“我国兄弟民族歌舞音乐”这一单元,在了解了新疆舞的诙谐风趣;藏族舞蹈的高亢豪放;蒙古族舞蹈的剽悍奔放之后,来学跳在佤族、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非常盛行竹竿舞,就更加易于接受了,并且通过竹竿舞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亚州音乐文化的同源性,在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一带,竹竿舞也深受当地青年男女的欢迎,自然而然就开启了亚洲音乐文化的探索之旅。 民间舞作为一门表现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是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复杂的民间舞会使学生望而却步,竹竿舞虽然简单易学,但是因为要在竹竿之间跳跃,脚有可能会被竹竿夹住,还是有学生望而生畏的。因此如何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运用竹竿舞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是尤为重要的。 本课以谜语竞猜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欣赏竹竿舞,使学生对竹竿舞有一个比较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节奏和舞步。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音乐活动,会用舞蹈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在宽松的气氛中,自由地舞蹈,我设计了小组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展开主题教学活动,在组内由组长负责教授基本舞步,小组成员们在自主学习与创编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提高与他人的协作能力,来协调统一节奏,变换舞步,改编表现形式,感受舞蹈带来的身心愉悦的体验。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指导,或与学生一起跳跃、欢笑,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在赞赏中使学生主动参与、表现。在小组PK环节,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由学生作评委打分,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让学生们感受和体验舞蹈学习的快乐以及与他人分享舞蹈创作成果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竹 竿 舞 执教者:黄瑛 班级:六(10)班 时间:2011年11月21日下午第二节课 【教学目的】 通过学跳竹竿舞,产生对民族音乐舞蹈文化探索的意愿,培养对多样化的音乐舞蹈的兴趣和关注,感受和体验舞蹈学习的快乐以及与他人分享舞蹈创作成果的喜悦,激发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竹竿舞的练习与创作,提高与他人的协作能力,感受舞蹈带来的身心愉悦的体验。 学会竹竿舞的基本舞步,并尝试运用变化节奏、舞步等不同方法进行竹竿舞的创作与改编。 【教学重点】 学会竹竿舞的基本舞步,并尝试进行改编与创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团队协作的力量,进行竹竿舞的改编与创作,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教学准备】 竹竿、绳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在竹竿舞音乐中步入教室 感受 导入 谜语竞猜 了解 竹竿在生活中的用途 介绍竹竿舞 了解 赏析竹竿舞 欣赏表演性竹竿舞 感受 欣赏民俗性竹竿舞 练习竹竿舞的基本节奏 学习三种竹竿敲击的节奏 了解 教师示范基本舞步 了解 学跳竹竿舞 组长学跳基本舞步 体验 分组学跳竹竿舞 感受、表现 汇报表演 小组汇报表演(学生评分) 感受、表现 总结 学生谈跳竹竿舞体会 感悟 【教学过程】 导入: 猜谜游戏: 谜面:小时青青腹中空,长大头发蓬蓬松。姐姐乘船不离它,哥哥钓鱼拿手中。 谜底:竹子 平时竹竿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可以用来跳舞吗?怎么跳? 3、出示课题:竹竿舞 赏析竹竿舞 介绍竹竿舞:我国佤族、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也是我国的亚洲近邻泰国、菲律宾等国人民喜欢的舞蹈形式。 欣赏表演性《竹竿舞》。 欣赏民俗性《竹竿舞》。 练习竹竿舞的基本节奏: ① ××∣××∣ 开合∣开合∣ ② ×× ×∣×× ×∣ 开开 合∣开开 合∣ ③ × ××∣× ××∣ 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