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灾的故事 抗洪救灾小故事最新模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抗洪救灾的故事 抗洪救灾小故事
篇一
1998年夏那场令人难忘的抗洪抢险中,英雄战士李向群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于不顾,以其20年的短暂生命和22个月的短暂军龄,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赞歌,被誉为新时期的英雄战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参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党员。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李向群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他带病顽强拼搏,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输液的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 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深出国留学*切怀念,灾区3万群众自发地赶来参加烈士的追悼会,并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树碑立传。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
补充:簰洲湾,1998年8月1日晚,广空高炮某团225营官兵在这一夜与滔滔洪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高建成、杨德胜、马斐、惠伟为、岳福勇等17名官兵英勇牺牲。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在浪尖上铸成了17座永久的丰碑。
篇二
在1998年抗洪时期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其中,发生在李向群身上的故事让我最感动。
李向群是个热心的人。战友的家庭和个人情况,他都详细地记在本子上;战友生日,他不是搞个足球赛,就是来个烛光晚会,让战友乐呵乐呵;战友病了,他背着上卫生队,送饭送水。他长期背几个孩子过河上学,风雨不间断,并且帮失学孩子垫付学费。李向群对家人也是细心周到,他当兵20个月,只回过一次家;他怕父母惦记自己,用子弹壳摆成天天想爸妈5个字,拍成照片寄回家;他爱写诗,偷偷地把自己对家的思念写在诗里。
1998年8月21日,又一次滑坡出现,李向群见部队紧急出动,躲过值班卫生员,偷乘兄弟连队的卡车赶到现场运沙包,并再次昏倒。随后,他睁开眼睛,挣扎着爬起来,又加入了筑堤坝的行列,最后口吐鲜血,栽倒在地。他的这种爱爸妈、爱战友、爱祖国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98年抗洪的感人故事还有许许多多,这些人民子弟兵永远让我敬佩,永远值得我学习。
篇三
到了抗洪抢险这种关键时刻,我们女同志要能顶半边天!记者眼前的刘翠云,满头是汗,肩上搭着一条白毛巾。如果不是她自我介绍,没人能认出这位是抚远县房产局副局长。不远处的同抚大堤被不断翻涨的江水冲刷,各坝段随时有发生险情的可能。此刻,抚远县许多机关仅留极少数人值班,大部分人到抗洪一线战斗。刘翠云带领全局女同志来到抗洪一线装沙袋。中午时分,她终于得空儿在吃盒饭的时候休整一下。从早上7:30到下午4:30,就只有这半个小时休息时间。
前几天让太阳晒得有些难以承受,近几日阴天还好一些。我敢说每个单位几乎是全员参加,因为到了这当口,谁也藏不到哪儿去!刘翠云说。刘翠云等机关干部所在的这片区域是大力加湖边角的沙地,轰鸣的装卸运输车辆不断通过,让大家讲话必须喊。
对于装沙袋,大家逐渐摸索出窍门:一次必须装到袋子半截处再高一点,不能太满也不能太散,这样容易踩实,很考验手力。这几天,刘翠云通过湖边近处一座快被淹没的板房丈量水的涨势。刚来的时候还没有到窗台,现在快到房顶了,你说这水涨得快不快?刘翠云说:眼下,每一个抚远人都在为抗洪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四
当一帮大爷大娘拎着行李、拄着拐杖走进教室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洪水真的来了,而内心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痛!在抚远县第二小学灾民临时安置点,王春霞带着班上的受灾村民打饭。王春霞是这所学校的班主任,刚率领毕业班出色完成小升初任务。原本她想给自己放个假,可现在她必须继续上岗,成为班上17位受灾老人的保姆。我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老人们的基本生活有保障,穿衣、吃饭、住宿样样不能少,一闲下来就陪他们唠唠嗑,为的是让他们消除顾虑。
忙碌了一整天的王春霞疲态尽现。在抚远县第二小学临时安置点,3层楼的教室已全部被临近村镇的转移村民住满。原本安静的校园略显杂乱,王春霞需要不断提醒老人注意用餐、饮水卫生等生活细节。谁的生活用具不够用了、谁的被子单薄了,往往一件小事,就让王春霞来回来去跑上跑下。这还不算什么,有的同事直接从家里手提行李箱赶过来,把家里的被褥分给老人使用,连我都感动了王春霞在家里并非无事一身轻,丈夫正在外地出差,家中还有儿子需要照顾。我现在每天早7点晚7点,也顾不上照顾儿子了,只能从外面买好饭给儿子送回家,然后再返回学校。
从给小孩上课到给老小孩当保姆,王春霞说:这个时候,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坚持,天灾不可避免,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篇五
6月19日,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袭击高安,市防汛指挥部提前启动了防洪三级应急预案。副市长、公安局长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