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模型建构与提升路径研究.docx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模型建构与提升路径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模型建构与提升路径研究
一、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1.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目前对于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师信息素养上,对辅导员这一特定群体的关注不足。现有文献中关于辅导员数字素养的概念界定、评价标准以及培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缺乏针对辅导员实际工作需求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
2.选题意义
本课题旨在填补这一研究空白,通过构建适合高校辅导员的数字素养模型,并探索有效的提升路径,以期提高辅导员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学生工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本研究将为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提供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丰富和完善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
实践价值: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校制定辅导员数字素养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社会价值:通过提高辅导员的数字素养,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网络道德观念,有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构建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理论模型;
探索并提出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评估所构建模型及提升路径的实际应用效果。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的专职辅导员,尤其是那些直接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
3.研究内容
分析国内外关于数字素养的相关研究,明确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核心要素;
调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基于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模型;
设计并实施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提升的培训项目,收集反馈意见进行优化调整;
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培训项目的实际成效,总结经验教训。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采用“理论研究—现状调查—模型构建—路径探索—效果评估”的研究路线,从理论出发结合实践操作,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2.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全面梳理国内外有关数字素养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支持。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了解高校辅导员现有的数字素养水平及其对数字技术的态度。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辅导员在工作中运用数字技术的具体情况。
实验法:通过设计和实施培训项目,观察并记录辅导员数字素养的变化过程。
专家咨询法:邀请教育技术学、心理学等领域专家参与讨论,为模型构建和路径设计提供专业指导。
3.创新之处
首次尝试从辅导员的角度出发,构建专门针对这一职业群体的数字素养模型;
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引入多元化的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基础、保障条件、研究步骤
1.研究基础
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文献回顾,明确了研究方向;
与多家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后续的数据收集提供了便利;
拥有一支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保障条件
获得了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资金支持;
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和技术平台;
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3.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完成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框架;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第二阶段(2025年4月至7月):数据分析,构建数字素养模型;设计培训方案。
第三阶段(2025年8月至10月):实施培训项目,收集反馈,调整优化。
第四阶段(2025年11月至12月):评估培训效果,撰写研究报告。
以上即为《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模型建构与提升路径研究》的课题设计论证部分。希望此设计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模型建构与提升路径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力量,其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当前,国内外关于数字素养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师群体,但专门针对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素养的定义、构成要素、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但缺乏系统性的模型建构和实证性的提升路径探索。辅导员在运用数字技术辅助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亟需一套科学、系统的数字素养提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