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体育中心项目商住用地设计说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龙 南 县 体 育 中 心 项 目
——商住配套用地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目标定位、规划原则和设计概念
1.目标定位——打造人文生态社区
龙南体育中心项目的37亩商住用地位于整个地块的最南面,将体育中心用地与紧邻地块的厂房相隔离,利用住宅布局的灵活性使体育中心用地更纯粹。
龙南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把城市建设的目标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其中一个方向就是打造城东片区,本地块凭借天然地理优势——紧邻石人片区核心区,且紧邻体育中心,本项目的设计定位确立为高档精致人文生态社区。
1.1.设计集中体现“生态、智能、宜居”的规划指导思想,妥善规划建筑布局,合理配置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
1.2.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居住理念,顺应新世纪不断发展的居住要求,力争创造一个具有宜人环境、丰富文化内涵、鲜明个性的新时代和谐居住单元。
1.3.以前瞻和创新的设计理念处理建筑环境和建筑形象,将现代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即与体育中心的现代风格相匹配,又结合龙南的客家建筑文化,让现代居住理念和居住生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升华。
2.规划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用地北侧紧邻体育中心,规划布局结合体育中心布局进行设计,首先,体育中心的建筑集中于地块的西侧,东侧开敞。本地块住宅布局为西低,东高,西侧多层建筑与体育中心建筑相互呼应,东侧高层建筑无遮挡、视野开阔。
地块沿西侧和南侧道路布置商业面,与体育中心商业配套相呼应。
2.2.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原则
居住、商业各功能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考虑目前市场发展的需要,还兼顾适度超前的规划理念,以突出规划及市场评估的预见性、先导性。
2.3.生态性原则
规划设计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宜人的原则,营造绿色生活环境,符合当今社会生态、绿色、低碳的主流价值观念。
3.规划设计概念
从地域文化及地段环境出发,即呼应现代风格的体育中心,又将客家文脉的精髓进行提炼,创造结合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居住生活新体验。
二、规划空间布局
1.空间布局
地块布局结合体育中心地块统一规划,西侧与体育中心建筑高度相呼应,布置多层住宅,东部布置高层住宅,不仅可对地块南侧厂房进行遮挡,其本身的视线景观又可很开阔。
平面布局上,以波浪形的布局形式与椭圆形的体育中心建筑相协调,构成优美的机理形式。
2.规划要点:
2.1.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何与体育中心建筑相协调,如何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如何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这些都是考验本住宅区规划的要点。
2.2.尊重城市景观—考虑到未来城市风貌要求,结合周边景观和住宅风格等,丰富城市肌理和天际线。
三、交通组织设计
本地块在南侧东轩路和东侧金丰北路分别设置出入口,考虑与主城区、未来石人片区核心区的区位关系,将南侧东轩路作为主入口。
小区内部人车分流,确保小区内部纯人行。在地下车库的停车满足一户一位。在小区两个出入口处分别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地面布置部分公共停车位。道路系统成环,便于消防车通行,道路宽度大于四米,转弯半径不小于12米,高层设置消防登高场地。
四、景观环境设计
景观以一轴三节点辅以宅间绿化进行打造
一轴:东西向波浪轴,景观波浪轴线跟随建筑的波浪形布局横贯小区东西。
三节点:一个主要景观节点,两个次要节点,主要景观节点位于高层和多层交接处的中心位置,次要节点则将结合组团景观进行设计。
五、竖向设计
建设用地地形有一定高差,东西规划道路高差最大约4.5米,整体地势是东高西低。根据需要,地下车库基本为满铺设计,在竖向设计中,尽量保证地块内部场地的平整,最小道路坡度大于0.3%,最大道路坡度不大于1%,场地内外高差均在出入口处解决,坡度不大于5%。
六、配套设施
商业配套,沿西侧金塘大道和南侧东轩路布置两层连续商业带,并在商业一层设计两处人行疏散口,
其他配套设施,严格按照《江西省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和《赣州市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交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配备相关的物业用房、社区管理用房、净菜超市、公厕、变配电房、燃气调压站和消防控制室等方便居民要求的设施,并在合理的位置安排健身场地、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利用地下空间合理安排人防。
七、住宅建筑设计
1.商品住宅设计要点
房型设计理念:所有户型均南北通透,明厨明卫,景观视野良好,日照充足,户型面积介于88~144㎡之间。
?部分房型卫生间采用干湿分离式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电梯采用担架电梯,宽大电梯轿厢利于紧急情况救援与疏散。
?结合立面造型,预留空调外机位置。全部雨水管、空调冷凝管采用暗装设置。
?住宅层高为2.9米。
?住宅配备有24小时安保管理、值班室、信报柜、配电间等。高层住宅底层都设有残疾人坡道,方便为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服务。
? 充分考虑住宅的信息化、智能化,每户预留互联网光纤接口,并设置电脑控制的自动监控系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