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式挡土墙规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悬臂式挡土墙规范
篇一:规范挡土墙
5.4挡土墙
5.4.1一般规定
1 挡土墙类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冲刷深度、荷载作用情况、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按表5.4.1规定选用。
表5.4.1各类挡土墙适用条件
2 在勘测设计阶段,应对挡土墙地基基础进行综合地质勘察,查明地基地质条件和地基承载能力。设计中应分析预测挡土墙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确定必要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植物措施;在施工阶段应采用合理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和相邻路基段的不利影响。
3 挡土墙可采用锥坡与路堤连接,墙端应伸入路堤内不应小于0.75m,锥坡坡率宜与路堤边
坡一致,并宜采用植草防护措施。挡土墙端部嵌入路堑原地层的深度,土质地层不应小于1.5m;风化软质岩层不应小于1.0m;微风化岩层不应小于0.5m。
4 应根据挡土墙墙背渗水量合理布置排水构造。具有整体式墙面的挡土墙应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
5 挡土墙墙背填料宜采用渗水性强的砂性土、砂砾、碎(砾)石、粉煤灰等材料,严禁采用淤泥、腐殖土、膨胀土,不宜采用粘土作为填料。在季节性冻土区,不应采用冻胀性材料做填料。
6 路肩式挡土墙的顶面宽度不应占据硬路肩、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基宽度范围,并应设置护栏。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护栏设计应符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及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5.4.2荷载
1 本规范采用以极限状态设计的分项系数法为主的设计方法。 2 挡土墙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采用的一般表达式:
?0S?R(5.4.2-1)
R?R(
Rk
?f
,?d) (5.4.2-2)
式中:?0――结构重要性系数,按表5.4.2-1的规定采用;
S——作用(或荷载)效应的组合设计值;
R???――挡土墙结构抗力函数; RK――抗力材料的强度标准值;
?f――结构材料、岩土性能的分项系数;
?d――结构或结构构件几何参数的设计值,当无可靠数据时,可采用几何参数标
准值。
表5.4.2-1 结构重要性系数?0
3 施加于挡土墙的作用(或荷载),按性质分列于表5.4.2-2。
表5.4.2-2 荷载分类
4 荷载效应组合
作用在一般地区挡土墙上的力,可只计算永久作用(或荷载)和基本可变作用(或荷载),浸水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2g及以上的地区、产生冻胀力的地区等,尚应计算其它可变作用(或荷载)和偶然作用(或荷载),作用(或荷载)组合可按表5.4.2-3进行。
表5.4.2-3 常用作用(或荷载)组合表
注:1)洪水与地震力不同时考虑;
2)冻胀力、冰压力不与流水压力或波浪压力同时考虑;3)车辆荷载与地震力不同时考虑;
5 挡土墙上受地震力作用时,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6 用于具有明显滑动面的抗滑挡土墙,荷载计算应符合第5.7、7.2节的有关规定。泥石流地段的路基挡土墙,应符合第7.4节的规定。
7 浸水挡土墙墙背为岩块和粗粒土(粉砂除外)时,可不计墙身两侧静水压力和墙背动水压力。
8 墙身所受浮力,应根据地基地层的浸水情况按下列原则确定:
1) 砂类土、碎石类土和节理很发育的岩石地基,按计算水位的100%计算。 2) 岩石地基按计算水位的50%计算。
9 作用在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可按库仑理论计算。应进行墙后填料的土质试验,确定填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当缺乏可靠试验数据时,填料内摩擦角?可参照表5.4.2-4选用。
表5.4.2-4填料内摩擦角或综合内摩擦角(°)
注:填料重度可根据实测资料作适当修正,计算水位以下的填料重度采用浮重度。
10 挡土墙前的被动土压力可不计算,当基础埋置较深且地层稳定、不受水流冲刷和扰动破坏时,可计入被动土压力,但应按表5.4.2-5的规定计入作用分项系数。
11 车辆荷载作用在挡土墙墙背填土上所引起的附加土体侧压力,可按式(5.4.2—3)换算成等代均布土层厚度计算:
h0?
q
?
(5.4.2—3)
式中: h0——换算土层厚度(m);
22
q——车辆荷载附加荷载强度,墙高小于2 m,取20kN/m;墙高大于10 m,取10kN/m;
墙高在2m~10m之内时,附加荷载强度用直线内插法计算。
作用于墙顶或墙后填土上的人群荷载强度规定为3kN/m;作用于挡墙栏杆顶的水平推力采用0.75kN/m,作用于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采用1kN/m。
2
?——墙背填土的重度(kN/m3)。
12 挡土墙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除另有规定外,常用作用(或荷载)分项系数可按表5.4.2-5的规定采用。
表5.4.2-5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或荷载)分项系数
5.4.3 基础设计与稳定性计算
1 基底合力的偏心距e0可按下式计算:
篇二:悬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