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及骨密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骨密度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象。 骨质疏松症分类 第一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第二类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 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的缺乏有关: ①雌激素有促进降钙素分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功能。 ②雌激素缺乏时,抑制了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男性步入中年(40岁以后),体内的睾酮类固醇激素分泌也呈下降趋势,骨质同样在逐渐缓慢丢失中。因此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但发生年龄一般要比女性晚10-15年。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它危险因素 ①遗传因素 ②营养失衡 ③活动量不足 ④不良嗜好 ⑤服用某些药物 骨质疏松症患者为什么发生骨折 随着骨骼中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的丢失,原本密实的骨小梁中形成了许多孔隙,骨小梁也变细变薄甚至断裂,导致骨骼承受各种负荷的能力(骨的强度)下降。在同样外力作用下,疏松的骨骼发生骨折的机会自然就增加了。 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丢失以骨基质为主。骨基质的丢失可以造成骨的脆性增加而韧性降低,在外力作用下,骨骼缺乏对外力的耐受性(抗弯力降低)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率升高的原因。 骨质疏松的保健预防 1.多晒太阳,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 2.适量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 3.多吃含钙及蛋白质的食物。牛奶及豆制品含钙较多,鱼、鸡、牛肉蛋白质含量丰富。 4.忌烟、忌酒。 5、保持正确姿势,不要弯腰驼背,以免增加骨骼捕风负担。 6、不要经常采取跪坐的姿势。 7、四十岁以上者,应避免从事太激烈、负重力太大的运动。 8.老年人应慎用药物,如利尿剂、四环素、异烟肼、抗癌药、强的松等均可影响骨质的代谢。 9.防止各种意外伤害,尤其是跌倒容易造成手腕、股骨等处的骨折。 10.定期接受骨质疏松检查。 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主要有钙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异丙氧黄酮类和二磷酸盐类药物; 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包括有甲状旁腺激素、生长激素及某些生长因子、氟化物、维生素K2、雄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等; 中药类: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为滋阴补肾类药物 骨 密 度 骨密度减低分类 骨质疏松 骨质软化症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骨密度增高分类 先天性 代谢性骨病和内分泌疾病 网状内皮系统疾病 成骨性转移 中毒 其他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小 结 骨质疏松的定义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 * 骨量的定义 骨量 骨基质含量(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 骨矿物质含量 骨基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活性肽----BFGF和活性胶原。是有机物 是活性的、起主导作用。 骨矿物质:为钙 铁磷等,是属无机物成分。在骨骼中起构架和填充作用。 骨质疏松症 当具备上述现象,患者又伴发有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腰背疼痛时称为骨质疏松症。 据统计,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约为59.89%。每年因骨质疏松症而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为9.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女性发病一般在60岁以上,男性发病一般在70岁以上。 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 骨质疏松的饮食预防 每日钙摄取量,青少年约一千三百毫克、成年女性约一千毫克。 1、饮食中须有足够的维生素C及矿物质锌、锰、铜等,才可防止骨质流失。 2.多喝牛奶及食用乳制品。 3.少吃加工的肉类食品,因為這类食品含过高的蛋白质及磷质,会阻碍钙的吸收。 4.低盐低脂肪饮食,因過高的盐分和脂肪,会影响钙的吸收. 5.醋有助钙的吸收,可适量添加於食物中。 6.少吃过甜的食物,因糖分也会影响钙的吸收 7.平時少喝酒、抽烟,以免降低体內雌激素,妨碍钙的吸收。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非创伤性骨矿物质含量或骨密度的测定 1.肉眼估计法 2.皮质厚度法 3.股骨颈骨纹指数法 前 20世纪60年代 后 SPA DPA 相干散射法 康普顿散射法 定量CT法 中子活化分析法 双X线吸收法 4.光密度仪测定X线片法 几种骨密度的测量 方法与原理及比较 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