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19 怀疑与学问 (10).ppt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19怀疑与学问DC见习题提示:点击进入习题12345678911答案显示见习题见习题见习题见习题见习题见习题见习题见习题1012见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程颐(yíng)步骤(zhòu)凶险(xūn)停滞不前(zhì)B.大儒(rú)思索(suǒ)视察(chá)腐草为萤(yín)C.塾师(shú)譬如(bì)轻信(qīn)辨伪去妄(wàng)D.懒惰(duò)折损(sǔn)折扣(zhé)流俗传说(sú)????????????????D【点拨】A.“颐”应读作“yí”,“凶”应读作“xiōng”;B.“萤”应读作“yíng”;C.“譬”应读作“pì”,“轻”应读作“qīng”。返回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盲从锻炼墨守成规不屑置辨B.期侮 雄据不求甚解不攻自破C.分歧 暴躁孤芳自赏艰难困苦D.熏陶 污篾耳闻目睹拾金不味C【点拨】A.“不屑置辨”应写作“不屑置辩”;B.“期侮”应写作“欺侮”,“雄据”应写作“雄踞”;D.“污篾”应写作“诬蔑”,“拾金不味”应写作“拾金不昧”。返回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________(服从盲目盲从)或迷信。盲从【点拨】“服从”的意思是遵照,听从。“盲目”形容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考虑不慎重,目标不明确。“盲从”的意思是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根据语境,选“盲从”恰当。(2)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出现,不法分子的谎言________________(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不堪一击)。不攻自破【点拨】“迎刃而解”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不攻自破”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不堪一击”的意思是经不起一次打击,形容十分脆弱。根据语境,选“不攻自破”恰当。返回4.[2023年1月西安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②怀疑不仅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③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_有问题并想寻求解答。④在不断的求解、发问和怀疑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⑤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新发明,也就没有人类的文化的进步了。(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2)请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3)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返回精神是条件。只有才在不断的怀疑、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阅读课文,回答问题。5.[语文要素: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一、课内精读(1)开头的“一切”一词是否太绝对了?请谈谈你的理解。不绝对。因为作者在这里用的“一切”是由所论述的问题的内涵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学问家的重要性。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多了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返回不能任意调整。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是人们使过去学说更新更善而采取的四个步骤,这四步构成了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整顺序。6.[语文要素:论证方法]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两则名言带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治学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