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南通大学)》骨软骨缺血坏死实习影像诊断.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骨软骨缺血坏死影像诊断 又称无菌坏死,骨软骨炎, 好发于长骨骨端、骨突及短骨的骨骺 原发骨化中心继发骨化中心均可发病 以局部缺血坏死为特点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外伤 (1) 外伤后所致骨折脱位使韧带断裂,其内动脉损伤,骨骼血供下降 (2) 即使无骨折及脱位,外伤后至少血管被拉长或被扭曲亦会影响血供 3)骨折脱位未很好复位,改变了承重支点,处于新的负重面下的骨小梁更易变形断裂,直接导致骨坏死或间接引起血供不畅导致骨坏死 2、药物 激素 (1) 激素 → 骨质疏松 骨质软化 直接导致微小骨坏死 (2)脂肪代谢障碍 血脂升高 骨髓内脂肪细胞大小数量明显增高 骨髓内血组织血管床下降血流不畅髓腔内压力增 (3)终末小血管内的脂肪球栓塞可致血供下降 3、减压病(潜水病 ) 从事深水作业者在高压条件下(每增高10米约增高1个大气压) 氮气溶解于血液和组织中, 当上浮过速减压过快氮气大量释放来不及经肺排出,氮气呈气泡状游离于血液中栓塞骨营养血管 4、镰刀细胞贫血 属异常血蛋白病血红蛋白扭曲拉长RBC变形增大 5、妊娠后期 压迫骨盆静脉丛骨髓内静脉郁血髓内压力升高 6、胶原病、SLE、皮肌炎、类风等常合并 与激素治疗有关 本身可致血管腔狭窄闭塞 7、其它 内分泌失调 酒精中毒职业有关等 以上为外因 加上骨解剖结构上的先天缺陷 血管本身的特点(内因) 二、病理 坏死期 修复期 愈合期 三、常见骨软骨缺血坏死 (一) 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扁平髋) 5~9岁儿童多见 男多见 原因: 1、与外伤有关 5~9岁的股骨头骨骺由一支外骺动脉供血,此时外伤后即使不发生骨折也可血供下降 2、此病可并发于软骨发育不全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佝偻病均为儿童病 X 早期 1、成熟延迟,股骨头变小 密度升高 骨纹消失 少数前外上部股骨头变平碎裂密度不均 2、股骨头移位,由于关节囊肿胀积液 滑膜增厚股骨头前外方移位,内侧间隙↑为早期表现 3、干骺端改变,颈短粗 骺板下骨质疏松 囊状透亮区 骺板不规则 4、骨骺内积气,最早征象12.4% 出现率不高 早期诊断价值不大 进展期(坏死期) 增生修复并存以增生修复为主 密度进一步增高不均匀变扁不规则 碎裂多个骨块 骨骺囊变 骨骺线增宽 有时可早闭 股骨颈更粗更短(软骨化骨障碍变短 骨膜反应增粗)囊变 间隙正常或增宽 晚期(修复期) 治疗及时 骨骺逐渐恢复正常 坏死骨吸收 碎裂消失 新骨出现 骨结构正常 如治疗不当 股骨头出现蕈样或圆帽状畸形 颈明显增粗,头缩入颈内伴半脱位 髋内翻 髋臼因适应扁而宽的股骨头变浅 不规则增生 最后间隙下降继发关节退变 治疗及时 骨骺逐渐恢复正常 坏死骨吸收 碎裂消失 新骨出现 骨结构正常 治疗不当 股骨头出现蕈样或圆帽状畸形 颈明显增粗,头缩入颈内伴半脱位 髋臼因适应扁而宽的股骨头变浅 不规则增生 间隙↓继发关节退变 (二)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近年来发病率增多 远远超过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 最常见两大原因外伤、激素 临床 疼痛、跛行、托马斯征阳性 晚期活动下降,肢体缩短肌萎缩屈曲内收畸形 X 分五期 Ⅰ X线(-)有疼痛 Ⅱ 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 Ⅲ 皮质下新月形透亮区为新月征(皮质下骨折) Ⅳ 头变形,增生硬化及囊变混合存在 Ⅴ 除上述改变外有间隙变窄继发退变 ⅠⅡ属早期,三期以上属晚期 如早期有间隙变窄即为缺血性髋关节病 * * 坏死期:骨组织及各种细胞坏死,小梁坏死,周围骨组织反应性增生、充血,肉芽组织增生,及微小血管进入坏死区 修复期:死骨吸收,巨细胞、吞噬细胞、新生结缔组织伸入死骨形成碎裂,局部小梁吸收及骨髓纤维化形成囊变。轻微外伤使骨骺、或骨端骨折,小梁嵌入、塌陷变形 愈合期:坏死骨块吸收,进入坏死骨块的结缔组织 及软骨化生为骨质并重建骨结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