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及Linux内核分析(第2版)课件 第五章内存管理.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存储管理 声博
“64K内存空间即可满足所有人的
内存空间。”__比尔·盖茨
内存区域被分为两大区域:
系统空间,用户进程空间。本章主要讲
述用户区域的管理方法和基本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②特棒
5.1 存储管理基本概念
5.2分区式存储管理
5.3页式存储管理
5.4淘汰算法与抖动现象
5.5段式存储管理
5.6段页式存储管理
5.7Linux的存储管理
5.1 存储管理基本概念
5.1.1物理内存和虚拟存储空间
物理地址
1.物理内存(主存储器)
003]
003]
4MB物理地址空间
cache
主存
磁 盘cache
磁
辅存
磁 带 光 盘
存储器的多层结构
2.虚拟存储空间
编译 装入程序(地址重定位)
源程序 链接 相对目标程序 绝对目标程序
符号地址 虚拟空间 内存空间
虚拟地址:每个指令或数据在目标模块
中拥有的地址,也称为逻辑地址或相对地
址。 120|JSL,500
虚拟地址空间:目标程序内虚拟地址的
500
集合。每个进程拥有自己的虚拟地址空 Load 1,800
间。 8001234
虚拟存储器:虚拟地址空间技术使得用
1000
户程序空间和内存空间分离开,从而使
用户程序不受内存空间大小的限制,为 某程序的虚拟地址空间
用户在逻辑上提供一个上比实际内存更
大的存储空间。
5.1.2存储管理的主要任务 声撑
1.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2.地址变换
(1)静态地址重定位:_例:假设目标程序分配的内存起始地址
为BA,目标程序中的某条指令或数据的虚拟地址为VA,则其对
应的物理地址是MA=BA+VA。
(2)动态地址重定位:_地址变换机构通常由一个公用的基址寄
存器BR和一个(或多个)虚拟地址寄存器VR组成。只要改变
BR的内容,就可以改变程序在内存的存放空间
100
500L@AD1,1000 IDAD1,110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