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真菌.ppt

发布:2023-12-22约3.31千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性质√:酸不稳定性:强酸条件下,C6-OH与C5α-H发生消除反应,生成橙黄色脱水物(无活性)pH2-6时,C4-N(CH3)2发生差向异构化(活性低,毒性大)碱不稳定性:C环破裂形成内酯物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或沉淀第30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盐酸多西环素√第31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盐酸美他环素第32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特点:1.氨基糖+氨基醇,临床上制成硫酸盐和盐酸盐2.水溶性大,脂溶性小,须注射给药,一般较稳定3.具旋光性4.对第八对脑神经、肾有毒性5.耐药性第33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4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阿米卡星*第35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结构特点:含十四或十六元的内酯环,脂溶性大性质:对酸、碱不稳定作用机理: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特点:对G+和G-菌、支原体作用较强;无交叉耐药性;毒性低,无严重不良反应。第36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红霉素*第37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琥乙红霉素*红霉素5位的氨基糖-2’’-OH与琥珀酸乙酯成酯第38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罗红霉素*红霉素C9肟衍生物第39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阿齐霉素√环内含氮原子的15元大环内酯第40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克拉霉素√红霉素C6羟基甲基化产物第41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胺类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多粘菌素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利福霉素第3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的酰基衍生物(L-半胱氨酸和D-缬氨酸所形成的二肽)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8个旋光异构体,右旋体有效,2S,5R,6R为绝对构型β-内酰胺环与氢化噻唑环稠合。“L”型第5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和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的酰基衍生物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4个旋光异构体,6R,7R为绝对构型β-内酰胺环与氢化噻嗪环稠合。“L”型第6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青霉素钠*化学名为(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第7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性质√:1.酸不稳定性1)强酸加热或HgCl2存在下,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前者可进一步裂解成青霉醛和青霉胺;2)稀酸溶液中(pH4)可重排成青霉二酸;(青霉素G不可口服的原因)第8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碱不稳定性在碱(或酶)的催化下,β-内酰胺环可水解(或酶解)成青霉酸而失效;同样亦可在醇和胺的作用下裂解成青霉酸酯和青霉酰胺。第9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半合成青霉素耐酸青霉素:侧链具吸电子基耐酶青霉素:侧链引入立体障碍性基团广谱青霉素:侧链引入极性基团,如-NH2,-OH,-COOH,-SO3H第10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氨苄西林*化学名为6-[D-(-)-2-氨基-苯乙酰氨基]青霉烷酸的三水化合物第11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性质:水溶液室温放置生成无抗菌活性的聚合物(凡是具游离氨基侧链的都会发生类似反应)P500;本品具有α-氨基酸的性质,与茚三酮试液作用显紫色,加热后显红色;本品还具有肽键结构,可发生双缩脲反应,使碱性酒石酸铜还原显紫色。第12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