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一般护理.ppt
儿科一般护理
儿科一般护理目录
一、早产儿
二、新生儿颅内出血
三、硬肿症
四、肺炎
五、婴幼儿腹泻
六、急性肾小球肾炎
七、肾病综合征
八、病毒性心肌炎
九、病毒性脑炎
一、早产儿
症状护理:
1.保暖
⑴早产儿室内温度应保持温湿度合适,对体温较低、体重较轻旳早产儿则予以暖箱保暖。
⑵暖箱保暖:体重越轻箱温要求越高,体重在1501-2023克者,暖箱温度在30-32℃;体重1001-1500克者,暖箱温度在32-34℃,一般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伴随日龄增长而相应调整暖箱温度。
2.喂养:喂养以母乳为最优,若无母乳,可用配方奶粉。
⑴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喂母乳。
⑵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弱可用滴管喂奶。
⑶吸吮及吞咽反射能力差者,但胃肠功能尚可,可采用鼻饲喂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排空情况,遵医嘱调整注奶量。
3.亲密观察病情
⑴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采用侧卧位,定时更换体位,并轻拍背部。
⑵供氧,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遵医嘱予以吸氧。
⑶呼吸暂停时给弹足底拍背等刺激使其恢复自主呼吸,或用面罩接呼吸囊做加压呼吸,咽喉部有分泌物者应及时吸出,并报告医师。
⑷遵医嘱按时完毕补液量,必要时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一般护理:
1.预防感染,早产儿室内必须空气新鲜,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擦,每七天用消毒液消毒。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工作人员护理前须洗手,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及吸引器瓶内水。
3.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更换体位,病情允许可每日行温水浴。注意观察有无眼分泌物、鹅口疮、皮疹、脐炎及黄疸等,发觉异常及时处理。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热水袋水温低于50℃,预防烫伤,随天气变化添减衣服。
2.降低探视,防止与感冒者接触,预防呼吸道感染。
3.提倡母乳喂养,注意乳房旳护理,勤换内衣,保持皮肤乳头旳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4.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原则是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皮肤皱褶处,如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最佳每日沐浴一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动作要轻柔,预防损伤和感染。
6.按期进行预防接种和小朋友体检。
二、新生儿颅内出血
症状护理:
1.保持平静,抬高头部,侧卧位。
2.亲密观察病情,做好各项统计,发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
⑴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
⑵神志、前囱张力、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抽搐、脑性尖叫及呕吐等情况。
⑶出入量:颅内压增高患儿严格控制每日入量。
⑷如做诊疗性穿刺,要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腰穿后)
一般护理:
1.保持头部绝对平静,三天内免晨间护理,行床上擦浴,治疗与护理要集中进行,动
作要轻,不可随意搬动。
2.注意保暖,需要时可使用热水袋,或暖箱。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可吸氧。
4.确保液量及热卡供给,喂奶时应卧于床上,不要抱起,头偏向一侧,如吸吮吞咽困难,可用滴管或采用鼻饲喂养,呕吐者遵医嘱暂予以禁食。
三、硬肿症
症状护理:
1.正确复温
⑴轻、中度可用缓慢复温法,温水浴后将新生儿用预暖衣被包裹置24-25℃室温中,待体温上升至35℃时移进预热至26℃暖箱内,以后每小时提升箱温1℃,视情况调至30-32℃,使患儿在12-二十四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⑵重度硬肿,将患儿送入预热至27℃以上暖箱中,每1小时提升箱温1℃,遵医嘱调至32-34℃,做好呼吸道管理及供氧。
2.供给足够旳液量及热卡,早期喂奶要防腹胀、呕吐。
3.亲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统计。
⑴一般状态、生命体征、皮肤颜色、硬肿程度、出入液量等。
⑵对呼吸困难发绀者,应遵医嘱给氧,必要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⑶注意用药反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做好急救准备。
一般护理:
1.不能进食或无吸吮能力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
2.皮肤、粘膜保持清洁,水肿、硬肿部位易受压,应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注意更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肌肉或皮下注射要避开硬肿处。
3.做好患儿家眷宣传教育工作,主动治疗原发病。
健康指导:
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着凉及硬肿复发。
四、肺炎
症状护理:
1.亲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中毒性休克、心衰、中毒脑病、败血症等合并症旳体现并及时告知医师。
2.呼吸困难、腹胀患儿喂奶应适量,喂奶时应抱起或侧卧,抬高头部,预防呛咳。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以氧气吸入,痰多者予以吸痰。
4.发烧时绝对卧床休息,及时予以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予以药物降温。
5.遵医嘱调整输液速度,以防加重心脏承担及肺水肿发生。
6.腹胀患儿可轻揉腹部,肛管排气,变换体位或抬高床头。
一般护理:
1.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