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改变AI未来——最应该关注的十大走向.docx
DeepSeek改变AI未来——最应该关注的十大走向
作者:孔海丽,赵云帆日期:2025.02.07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版次:11版:DeepSeek冲击波
DeepSeek火成了现象级,中国公司在全球AI竞技场投下一枚“算法裂变弹”。
当硅谷巨头们仍在算力军备竞赛中重兵鏖战,中国工程师用“更聪明、更便宜、更开放”的三重创新公式,在算法效率、开源生态与能耗成本三个维度同步撕开突破口。
一定程度上,中国公司开始在全球AI叙事中拿到话语权。但这场“智能奇点”的狂欢背后,关于技术伦理的隐忧、算力依赖的困局以及开源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争议,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DeepSeek现象既是折射中国AI突围路径的多棱镜,也是观察全球智能产业格局剧变的切片。
它究竟改变了什么?哪些底层逻辑正在重构?还有什么是外界尚未看到,但终将发生的?
21世纪经济报道团队针对DeepSeek现象,梳理出了AI产业变迁与趋势的十大走向趋势。
1.“AI产业蛋糕”将重新切分
DeepSeek出现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图灵奖得主,MetaAI首席科学家YannLeCun说,DeepSeek的出现并非是“中国战胜了美国,而是开源战胜了闭源。”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过去闭源筑起深院高墙,通过人为限制技术交流密度,固化了对算力资本投入的路径依赖,令整个AI产业在2024年都循着算力“卖水人”的逻辑演绎。
但,DeepSeek极大降低了AI大模型部署的技术门槛与成本,将加速AI的商业化进程,应用场景的大规模崛起成为可能,或者说大范围铺开的节奏大大提升。AI产业的经济价值,从“卖水人”走向应用端。
正如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预言:在颠覆性的技术面前,闭源形成的护城河是短暂的。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枷锁和成见,让AI发展重新切回快速道,AI普惠化成为新趋势。随之而来的是,AI赋能千行百业的未来提前到来,产业链的价值中枢也将从前端能力,向中端整合服务,以及终端创意和场景平移。
2、算力需求不跌反涨
虽然DeepSeek以独特的技术路径有效提升了算法效率,实现了训练效率3倍跃升与训练成本60%下降,但因此断言“DeepSeek摆脱了硬件依赖”尚不现实,算法对算力的重构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彻底。
更确切地讲,一方面,DeepSeek的低成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AI探索者的前期成就降低了DeepSeek所需的算力,但它本身的成果仍然依赖于算力。
另一方面,DeepSeek实现了更低开发和消费成本,可能带来AI应用的大范围爆发,未来所需的算力反而是呈指数级增长的。就在2月6日下午,大规模涌进来的需求,让DeepSeek难以招架,不得不宣告“因服务器资源紧张,已暂停API服务充值”
再者,当训练成本下降刺激更多公司入场,消费者应用呈指数级增加,催生AI生态链全面繁荣,芯片需求将迎来超乎预期的增长。
推理路线并未超脱ScalingLaw,反而是另一种形式的ScalingLaw,强化学习之路既然可行,算力需求就不会衰减。
3、AI巨头投资逻辑生变
DeepSeek掀起的“省钱革命”,本质上是将AI发展从“资源密集型”阶段推向“智力密集型”阶段。
过去十年,AI巨头的资本分配遵循“数据-算力-算法”的线性增长模型:数据规模扩大倒逼算力需求激增,进而驱动算法迭代。
然而,DeepSeek的“省钱经济学”揭示了一个反常识事实——算法创新对算力的替代弹性远超预期。其“纯强化学习框架”将训练效率提升三倍,意味着同等算力投入可产生三倍模型迭代速度,这直接挑战了“算力即护城河”的底层假设。
高盛分析师测算,若DeepSeek模式普及,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可能缩减40%-60%,星际之门这类超级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将遭遇根本性质疑。
同样,资本市场对AI公司的估值模型长期包含两个核心:算力储备规模(硬件资产)与数据垄断优势(软件资产)。但DeepSeek的技术路径正在催生第三个关键变量——算法效率系数。未来AI公司的估值溢价将更多取决于“每单位算力产生的智能增量”,而非单纯的算力卡数量。
当资本开始用“每美元创造的智能效率”而非“每季度采购的GPU数量”衡量AI公司价值时,一个更注重技术创新纯度、更警惕算力泡沫的新投资时代正在降临。
4,云计算,第一风口
我们认为,DeepSeek的出现将令AI产业链价值重心从算力前端向中间端和终端平移。目前最明确的方向,无疑是云计算。
2023年以来,生成式AI应用场景不断在B端、C端落地,大型企业数据“上云”热情大增。海外云计算巨头亚马逊率先看到了这一趋势,并针对生成式AI提供了“业务云”服务,成功将该公司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