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袋麦子》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年 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所在学校 单 元 第3单元 课 题 三袋麦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 教学重难点 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喜欢童话故事吗?都读过哪些?你最喜欢哪个?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原因吗?
这些童话故事使我们的成长生活更加快乐。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童话故事《三袋麦子》(板书课题》“麦”是本课的一个生字,请大家伸出手来和我一起写。》(二)识记生字字形。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这课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的吗?(三)教师范写(四)学生描红五、 作业。
朗读课文。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感悟第2——9自然段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咱们看来一模一样的麦子,三个小动物看到的却不太一样。
二、 理解感悟第2——4自然段
(一)自读第2——4自然段,思考,三个小动物眼中的麦子各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词句。
(二)交流:
1、小猪看到的麦子是什么样的?
理解“黄灿灿”
(1)、想想“黄灿灿”是什么样子?
(2)、指名读 “黄灿灿”,读出麦子色泽的鲜亮
(3)、小猪看见麦子和你们读的感觉一样,肯定是眼前一亮。(板书,黄灿灿的麦子)谁来读读这个词语,读出小猪眼前一亮的感觉?
2、小牛看到的麦子是什么样的?
理解“饱满的麦粒”
(1)、(板书,“饱满的麦粒”)小牛看了又看,在他看来麦子每一粒都那么饱满。来,让我们也捧起麦子,和小牛一起仔细地观察,轻轻地读,细细地体会。
(2)、指名读词。
3、小猴看到的麦子又是什么样的?
理解“上等的麦种”
(1)、(板书,上等的麦种)上等的麦种是什么样的麦种?
(2)、指名读词,读出自己的理解。
过渡,他们三个眼中看到的麦子都不一样,那他们拿到自己的那袋麦子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指名读第2——4自然段,特别注意读好黑板上的三个词语。其余学生认真听,思考,三个小动物拿到自己的那袋麦子后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画出相关词句。
(四)交流
1、小猪拿到麦子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1)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能读出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学生汇报。
(3)引导学生结合理解关键词“开心”、“各种各样”、“迫不及待”体会小猪的内心想法和做法。
①(结合插图体会小猪的开心)看,小猪开心的样子,嘴边都流出了口水了!谁来开心地读读小猪的话?(“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啦!”)
②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小猪想把它们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板书,磨成面粉)想象一下,他会做成哪些食品呢?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迫不及待”)想到可以做成那么多好吃的,他一分钟也等不及了,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小猪的这种心情?生活中有过这样着急的经历吗
这个填空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能力
由词——句——段,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这一环节既是对学生读文的一个反馈过程,也是教者引导、点拨学生,让学生感受三个小动物不同的形象,不同的特点的过程。
教后反思
优秀课例:
[设计背景]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夸赞;尤其是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那么,在土地爷爷心目中究竟谁是最优秀的?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文教学中可以出彩的亮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教学中不仅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加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 [设计过程] 一、读读议议————给孩子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 1、自读第二小节,分组讨论。 ①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强调阅读中的两个“!”) ②小猪是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吃光”等词语) 2、练习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引导体会小猪的高兴劲及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