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心理健康课件.ppt

发布:2025-03-24约1.84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講論心理健康第一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科學的健康觀念隨時代而發生變化——立體健康觀心理健康的概念與標準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立體健康觀“立體健康觀”(F.D.Wolinsdy1988年著《健康社會學》)即健康應由心理尺度、醫學尺度和社會尺度來評價,健康的概念已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走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心理健康的概念世界衛生聯合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的一般標準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能與他人合作,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夠恰當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使自己基本上能夠一種積極的樂觀的心態;獨立自主,學會選擇,學會做決定,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有較強的意志品質,能夠承受挫折;熱愛生活和學習,能在生活和學習種獲得幸福感;在學習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潛力,有創新能力;人格完善和諧;智力正常(IQ80);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相符合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能正確認識自我和接納自我;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具有頑強的意志;具有良好的情緒狀態;具有完整和諧的健康人格;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第二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常見心理問題的特徵和類型常見心理問題的鑒別方法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學生常見的精神障礙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常見心理問題的特徵和類型常見心理問題的一般特徵:心理疲勞;一般性焦慮;一般性抑鬱;自我關注;心理固著常見心理問題的類型:心理困擾;情緒及行為障礙;精神障礙常見心理問題的鑒別方法心理異常的標準:社會文化意義上;統計意義上;個人經驗上;生活適應上心理異常鑒別方法:觀察法;會談法;測驗法正確使用鑒別方法:不能僅根據一些情緒或軀體現象就輕易做出判斷,更不能簡單地“對號入座”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學生常見心理困擾:生活適應問題;學習問題;人際關係問題;戀愛與性心理問題大學生常見的情緒與行為障礙:焦慮障礙;性心理障礙;人格障礙;心境障礙大學生常見的精神障礙雙相情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狂抑鬱症,是一種涉及一次或多次嚴重的躁狂和抑鬱發作的疾病。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由於大腦功能出現問題,具有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的不協調以及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為特徵的一種最常見的精神病。案例一大學一年級學生,主動求助。對學習感到吃力,容易疲勞,學習時間稍長就哈欠連天,頭昏腦脹,分心,眼花,嗜睡。注意力很難集中,學習興趣明顯下降,記憶力也大不如前。經常覺得乏累,無精打采,做什麼都感到有心無力。平時經常失眠,入睡困難,每晚要2-3小時方能入睡,睡後極易驚醒,輕微響聲都不能忍受,夢多。易被激怒,好急躁、衝動,情緒不穩。案例二大二學生,男,主動求助。總是下意識地去想一些恐怖的念頭。比如走進寢室時,便想像自己是在走進墳墓的入口;夜晚看見宿舍大樓窗口掛著的衣服,就想像上吊者;有時和兒童單獨在一起,竟會冒出:“我會不會害死他?的念頭;有時甚至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虛無飄渺的空間,周圍的人都是行屍走肉。他常常懷疑自己的神經出了毛病,擔心自己會發瘋。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早期經驗與家庭環境生活事件特殊的人格特徵應對方式第三節積極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是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的需要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功發展的需要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正確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問題自我調適:心理自動調適法;意義尋覓法;認知調控法;活動調適法;合理渲泄法;身心放鬆法尋求心理幫助:正確認識心理問題;科學理解心理諮詢;主動尋求心理諮詢心理自動調適法人類在面臨挫折時,常常會調動自身的適應機制,心理學稱心理防禦機制。心理防禦機制力圖減少焦慮的情緒,維持心理平衡,是個體自我保護的心理自動機制,它如同人體生理活動具有保持生理、生化活動相對穩定和平衡的內穩能力一樣。意義尋覓法意義尋覓法是一種自我尋找和發現生命的意義,樹立明確的生活目標,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面對和駕馭生活的心理自助方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