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道主干线连云港(霍尔果斯安徽段高速公路.doc

发布:2017-07-01约1.6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道主干线连云港(霍尔果斯安徽段高速公路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国道主干线连云港(霍尔果斯安徽段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连霍路安徽段走向基本东西方向,起点从皖苏交界的老山口进入安徽省,沿孤山矿山经邵村、吴庄、丁里、张庄寨,止于皖豫交界的洪河集进入河南境内。公路所主要经河流为闸河、运粮河、龙河、大沙河、西河、港河、王寨沟、申河、毛河、洪河等。路线全长53.97公里。总投资13.1亿元。 建设单位: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 建设地点:安徽省萧县 建设规模:连云港(霍尔果斯安徽段高速公路按平原区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行车速度120km/h。路基宽度26m。服务区1处,收费站4处,大桥9座,中桥5座,小桥5座,互通立交4处,分离立交15处,通道65座,涵洞150道。路基土石方量5245万m3。 工程投资:工程投资13.1亿元。环保投资2496.8万元。占总投资的1.9%。 工程建设情况: 1998年12月20日开工建设, 2002年7月1日通车。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环保设施设计单位: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环保设施施工单位:无锡市德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污水处理) 验收调查单位: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 环保验收监测单位: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二、环保执行情况 该工程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基本落实了环评和初步设计中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在施工期、运营初期加强合同管理,合理选择工程用地,采取了降噪、防尘,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保护措施。取、弃土场均未占耕用地,并扩大耕地近2000亩。路基路面采用综合排水设计,通过设置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等与自然沟渠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全线路堤边坡或直接植草防护,设置浆砌片石骨架、中间植草,易风化岩石边坡设浆砌片石护面。沿线实施国家“绿色通道”工程,在路外两侧种植了20-50m宽的杨树林带。建设单位设有专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在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均制定了完善的各级管理规章制度。 三、验收调查结果 交通部环保中心分别于2003年1、3、7月, 3次对该工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公众参与调查;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3年10月2日-10月3日对该工程进行了现场监测。 1、工程永久征地5805.12亩, 全线共有取土场10处、临时用地4158.64亩, 弃土1处、5亩,完成路基土石方量5245万m3。按征地补偿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 2、重新合理调整取土场,结合水利工程削山取土,取、弃土场,料场等临时用地施工结束及时清理,绿化种植恢复植被。 3、对边坡、服务区、互通式立交区域等进行绿化设计,对切割山体坡面采用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 4、沿线绿化工程:沿线54km全部实行乔、灌、草立体生态绿化。绿化投资金额1496.0万元。其中草地绿化约170万M2,种植各类乔木6万株,灌木60万株。生态恢复效果较好。沿线边坡防护措施比较完善,注意景观协调和美观。 5、固体废物:各小区建有垃圾收集系统,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6、噪声监测:对沿线马庄、毛庄、张庄噪声敏感点进行监测,昼间噪声监测结果达标,夜间噪声监测结果都不同程度的超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4类标准;张庄临路第一排房屋,昼间噪声值62.2dB,达标;夜间噪声值57.5dB(58.7dB,超标2.5(3.7 dB。临路第一排房屋拟安装隔声窗,安装隔声窗后室内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均可达标。 7、废水监测:王寨服务区污水处理设施出口中pH、悬浮物 、CODCr、石油类、动植物油和氨氮的排放浓度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中二级标准;BOD5的排放浓度超标,但处理后不外排,对公路沿线不造成不良影响。 8、公众调查:沿线公众对公路的满意与基本满意率达85%,司乘人员对公路的满意与基本满意率达8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