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法海水淡化阻垢剂性能评价方法 动态模拟试验法 编制说明.docx
蒸馏法海水淡化阻垢剂性能评价方法动态
模拟试验法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计划项目编号,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二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3]37号)文件,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蒸馏法海水淡化阻垢剂性能评价方法动态模拟试验法》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3)归口,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负责起草,项目编号:T-418。参加起草单位包括:天津市中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茂名众和国颂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2、制定背景
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根据《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截至2023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工程规模2522956吨/日,其中热法海水淡化规模达到826530吨/日,药剂年用量过万吨。阻垢剂是热法海水淡化工程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保障。虽然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尚未建立适用于其连续负压特殊环境条件下阻垢剂性能评价的方法标准,常压条件下实验室静态评价并不能准确地反应蒸馏法海水淡化实际工况条件下的药剂性能,极大限制了蒸馏法海水淡化国产药剂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目前国外内尚无针对热法海水淡化阻垢剂性能相关的标准规范,国内发布了GB/T34550.2—2017《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第2部分:阻垢性能的测定》,以此测定海水水质条件下阻垢剂的性能,但此标准是常温常压下的实验室静态评价试验,与热法海水淡化系统高温负压的运行工况相差甚远,尤其不能准确模拟其负压、蒸发态等运行环境。因此,现有标准无法实现对蒸馏法海水淡化阻垢剂性能的准确测定。随着我国热法海水淡化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制定统一、可靠的药剂性能评价方法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基于此,本标准建立的目的在于为蒸馏法海水淡化药剂性能测试及评价提供更符合实际工况的有效方法,评价结果对于实际工程药剂应用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填补相关药剂评价空白,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海水淡化行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3.1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标准编制组
2023年08月,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接到制定国家标准《蒸馏法海水淡化阻垢剂性能评价方法动态模拟试验法》的任务以后,成立了标准编制组,明确了各组员的工作职能和任务。
(2)工作调研及资料查询
2023年08月-2024年03月,标准编制组检索、查询和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并到热法海水淡化示范工程进行实地调研,
了解了热法海水淡化过程中海水水处理药剂使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标准制订的原则和技术路线。
(3)标准论证
2024年04月将以上情况汇总后,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明确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制订原则、内容。
(4)编写标准草案
2024年05月-2024年09月,总结实验室研发评价热法海水淡化水处理药剂工作实践,结合我国已有的热法海水淡化示范工程运行经验,编写完成标准草案初稿。初稿完成后,为了保证标准编写质量,主编单位就“草案”首先在研究所内部广泛征求意见,组织起草人和有关专家进行了评议,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形成《蒸馏法海水淡化阻垢剂性能评价方法动态模拟试验法》(草案)。
(5)试验验证工作
根据标准编制要求,起草组于2024年10月-2024年12月开展了动态模拟试验标准验证研究工作,并同步进行了试验数据的整理和技术报告的编写工作。
2024年11月,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及标准研制工作计划,经自评估,由于标准试验验证周期较长,预计2024年年底才能完成全部验证工作,因此于2025年2月前完成标准报批存在困难,拟提出延期半年申请,项目延期至2025年8月6日。
(6)编写标准和编制说明的征求意见稿
2025年1月-2025年3月,按照GB/T1.1-2020的要求,标准起草人对标准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完善了标准内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工作。
3.2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牵头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负责标准项目的申请、技术调研、标准编写、提交审批和修改工作。
参与单位:天津市中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茂名众和国颂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