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小导管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超前小导管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设计图纸;
2、隧道工程地质勘查图纸;
3、**工程整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工程引水隧道,软弱破碎带、浅埋段、洞口偏压段、砂层段、砂卵石段、断层破碎带等地段的超前注浆支护。
编制原则
施工方案根据河源市区水源工程隧道施工图纸内容编制;
施工方案力求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并具有加强的可操作性;
结合本引水隧道的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及工程规模、技术特点、工期要求、工程造价等多方面比选的基础上确定施工方案。
在保证工期质量的前提下,确保计划工期,高度重视环保、安全施工问题;
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资源,制定先进、实用的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取水,通过隧洞引水及专用管道,将**水库的水输送到河源市源城区的自来水厂。本工程是以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为主的城区自来水供水工程。供水对象*****市属大城市,重要性属于“重要”。
2、引水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孔资料,引水隧洞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洪冲积层②层 (Qpal)、坡积层③层(Qdl)及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Y52(3))、侏罗系下统蓝塘群粉砂 岩(J1lnb)组成。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岩体风化带划分方法,引水隧洞沿线岩体由上而下可划分为全风化带(V)、强风化带(IV)、弱风化带(III) 、弱风化带(II):全风化带(V):K0+051.80~K0+422段和K1+777.801~K1+827.801段,共420.2m,全风化花岗岩,灰黄色,风化完全,呈砂质粘土状,含较多石英细颗粒,可塑?硬塑状,局部夹强风化岩碎块,沿线均有分布,厚度不均,隧洞进口分布较厚,中部分布较薄,厚度约4.10m?43.30m,层底高程约57.90m?148.90m,全风化粉砂岩,灰色及灰绿色,风化不均匀,常夹有强风化状砾,呈含砾粉质粘土状,硬塑状,局部呈碎石土状,密实,主要分布于出口处,厚度一般1.60m?17.20m,层底高程约60.90m?90.6m。
强风化带(IV):K0+556.094~K0+579.535段、K1+332.890~K1+352.708段和K1+563.32~K1+598.259段,共78.198m,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色,节理裂隙发育,裂面铁锰质渲染,岩质较软,岩石破碎,岩芯呈块状,RQD=0?30%,厚度一般0.40m?20.30m,沿线均有分布,层底高程约70.70m?133.60m。
强风化粉砂岩,青灰色,风化剧烈,节理裂隙极发育,裂面见泥质、铁质充填,岩石破碎,强度低,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局部夹全风化,仅见于隧洞出口一带,钻孔揭露厚约2.50m?16.50m,层底高程约62.50m?88.10m。
强风化花岗岩与弱风化花岗岩过度带 (III~IV):K0+968.131~K0+989.095段、K1+352.708~K1+375.842段和K1+598.259~K1+777.801段,共223.640m,
弱风化带(III)、(II):K0+422~K0+556.094段、K0+579.535~K0+968.131段、K0+989.095~K1+332.890段和K1+375.842~K1+563.32段,共1053.963m,弱风化花岗岩,灰白色,裂隙稍发育,岩石较完整,岩质坚硬,强度高,RQD值平均为85%,钻孔未钻穿,揭露厚度0.80m?66.20m。
弱风化粉砂岩,青灰色,裂隙稍发育,岩石较完整,强度较高,RQD值平均为40%?50%,钻孔未钻穿,揭露厚度11.70m?32.10m。
引水隧洞位于河源?罗浮山大断裂(F1)以西约1000m,隧洞外围有人字石断裂(F29)、罗坑断层(F27),大水坑断层(F7)、鹤子顶断层(F22)从隧洞轴线垂直穿 过,受断层影响,隧洞沿线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岩体风化强烈,地表基本为全风 化岩,强风化和弱风化岩出露少。
机械设备及人员配置
超前小导管每环设计数量18,每工班钻孔机注浆施工人员不宜少于10人,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每工班施工机械配置如下:
注浆泵1台,凿岩机不少于6台,气焊机1台,电焊机1台。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1.作业准备
1.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⑴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⑵注浆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审批,进场原材料检验合格。
3.技术要求
3.1超前小导管配合型钢钢架使用,应用于隧道围岩拱部超前注浆预支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