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分享.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长独家总结14条万金油经验,适用于所有考研人
摘要:经历过两年的考研之旅,并尝试过兼职备考,可以说楼主的考研经验包含了绝大多数的考研人群要走的路。考研不易,珍惜很有必要。为了惠及后人,楼主将自己的考研经验详述于下,报考院校的院校、科目的备考、心态及饮食的调整,堪称一篇万能经验贴!今年本人有幸被××大学法学院录取,现将自己的考研经验总结如下,分享给有需要的学弟学妹们。我本人是复读生,所以这篇经验帖是对我应届考研经验和复读考研经验的总结,相信会既适用于应届考研的考生,也适合于选择再战的考生。考研过程中,有一段我也是边兼职边备考的,所以在职考生的辛苦我也能体会一点。不管应届考、复读考还是在职考,选择名校,背负的这种风险和压力会更大。总之,一句话,如果你选择了考研,那么,你选择了一个不那么轻松的事情,一起加油,懂你们的不容易。●院校和专业选择这一块一定要花很多时间去做工作,而不是随心所欲地随便选一个亦或是看着别人都开始复习考研了,自己跟风盲从,要结合自身的未来发展计划、院校招生名额、历年分数线、复试的题目及要求、对自身的评估、难度和风险以及结果的承受度、喜欢的城市等因素来综合考虑确定。同时,现在这一段刚好大部分院校的复试结束,拟录取结果也公布,是个能够查找录取名额、复试题目及要求、向学长学姐取取经的好机会。我有个同学,就是看别人开始考研了,然后自己就也考一个吧,看见别人已经确定好考哪个学校了,然后自己就用了一两天时间,大概查了一下,然后就算确定了目标院校。还有个同学,一开始定了一个特别高的学校,然后几乎可以说每一两个月就降低一个梯度,改换一下目标院校,到最后可以说是整个考研过程换了四五个学校,从一开始特别难考的一个学校换到了最后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容易考的学校了,但结果是这个同学最后还是没考上。我还有个同学要三跨考研,而且考的还是顶尖名校,然后在大二下学期就按照自己的规划开始考虑考研的事情,关于院校和专业选择,他请教了老师、学长学姐,并听了家人、同学、朋友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是跨专业考,他不仅把自己跨专业考的想法向本专业的老师们请教,也向跨考专业的老师们请教,同时也利用一些讲座活动的机会,在讲座结束后向主讲的教授、院长等有丰富经验和阅历的人请教。他还评估风险,如果没考上能不能接受,万一没考上有什么打算,总之就是能不能真正做到 赢得起、输得起 这六个字。院校和专业选择这一块,他就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期间也有纠结,也有下不了决心的时候,但最后还是在大三上学期刚开学时就做出了最终选择,并开始了考研复习,并以这个确定好的院校和专业坚持到了最后。上面三个考研人的事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些人也可能会是我们的缩影,其实要做的就是吸收这些人身上的优点,避免出现他们做的不好的地方。由于法硕是全国联考,无论报考哪个学校,初试的考试题目全部都一样,在客观上其实给了备考者们在10月份报考时根据自身实际复习情况最终确定报考院校的机会。说这个并不是鼓励大家在备考中改变自己的目标院校,而是提醒大家初试题目虽然一样,但复试题目和要求各个学校却不同,如果你有几个院校备选,那么在一开始时要对这几个备选方案的所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最好是开始时有一个确定的目标,那几个只是利用法硕全国联考这种情况而作出的备选预案。关于院校和专业选择,一句话送给大家:每一次选择,就是一种人生,活出自己想要的那一种。●制定计划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可行。每天进度多少,时间怎么分配,上午复习什么,下午和晚上复习什么,怎样进行复习等等,都根据自身情况,以能达到最大复习效果为目的。因为在考试时上午考政治,下午考英语,第二天上午考专业课一(法基),第二天下午考专业课二(法综),所以在复习时,可以在上午复习政治和专业课一的内容,下午复习英语和专业课二的内容。当然这只是一种参考,平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只是到最后阶段(11、12月份),自己复习以及做历年真题模拟实战时,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复习,以达到在每天对应时间段对应特定科目的思维、知识输出。当然这些只是一种参考建议,并不绝对,只要知识掌握扎实,任何时间段的思维、知识输出都没问题的。关于学习地点,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多去图书馆、教学楼的自习室等,毕竟我们大多数人的自制力都不够强,学习氛围还是很重要的。●关于考研的一些常见问题①你的考研实际上还有多少时间当我写完并修改好后,在网上发这篇帖子时,距离2019年考研还有200多天,这二百多天你可能还要上课,可能还要工作,可能还会玩耍,可能还会有状态低落的时候,还可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去处理。所以这二百多天能实际用到考研上的又有多少呢?而且,还要把这些时间分配给四个科目,那么每个科目的复习时间又剩下多少呢?现在已经复习了多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