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中的成像原理.ppt
第1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X线临床应用的历史1895年伦琴(WithelmKonradRontgen)发现X光三十年代出现X线断层摄影Tomography1974年出现CT(断层扫描)1983年电子束CT(第五代CT机)1989年出现螺旋SpiralCT(体积扫描)1998亚秒级CT江苏美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血液净化管理系统-血液透析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工作站第2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CT诞生1967年,GodfreyN.Houndsfield在英国EMI公司制造了第一始CT机,处理图像近一天时间。扫描人脑标本,能将肿瘤组织和脑灰/白质分开。1974年,Siretom颅脑CT扫描机现代CT机为350ms江苏美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血液净化管理系统-血液透析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工作站第3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CT成像基本思想X线管发出细束X线X线平移与转动采集数据计算机重建图像X线只进入成像层面可测量组织衰减系数江苏美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血液净化管理系统-血液透析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工作站第4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CT总体结构框图第5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通过旋转、平移,获取分析所需的必要投影数据,用于重建图像。CT扫描目的第6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CT历史1971年第一台CT机安装于Atkinson-Morley医院,成像需20分钟,采用微处理器后,时间缩至4分钟。1973年美国MayoClinic和麻省总医院安装颅脑CT。1974年美国GeorgeTown医疗中心工程师Ledley设计出全身CT,76年开始应用。1983年中国研制成第一台颅脑CT1990年中国研制成第三代全身CT第7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CT之父CT成功应用于临床,值得一提的另一位人物是核物理学家Cormack(美国TuftsUniversity,出身于Johannesburg),解决了CT图像重建的数学问题。1979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破例授予两位没有医学经历的科学家:GodfreyN.HounsfieldAllanMacleodCormack第8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优点:真正的断面图像(横断面)、密度分辨率高、可作定量分析局限性:极限分辨率未超过常规X线检查; 定位:小于1cm的病灶,易漏诊;定性:受病变部位、大小病程等影响;不是所有脏器适合CT检查,空腔性脏器(胃、肠);CT只能反映解剖方面信息,几乎无功能和生化信息。CT优点与局限性第9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一代CT第二代CTCT类型第10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三代CT第四代CTCT类型第11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CT扫描机构第12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成像时间短,适合动态心脏成像,其它器官图像与螺旋CT相同电子束CT(第五代)EBT第13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EBT:ElectronBeamTomography第14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扫描方式:EBT采用电子束扫描方式(传统CT机采用机械扫描方式)扫描时间:50~100ms特点:除了传统CT的成像特点外,EBT可用于对血流速度的测定EBT第15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结肠成像肺部低强度成像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钙化评估EBT应用领域第16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X线强度,与图像质量、病人照射量、X管冷却时间和寿命有关。高mA率用于需要高吸收部位:大脑、大脑后窝、胸和腰脊椎骨、骨盆和成人。中mA率用于腹和中隔。低mA率用于高对比组织,内耳和肺。图为高mA与低mA对图像影响基本参数:mA率第17页,讲稿共2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当检查大量吸收(例如骨、肩部、胸和腰脊椎骨、骨盆)解剖区域时,可以使用高kV或高mA。当选择高kV时,X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