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技术基础第七章.ppt
7.3.5BHCA的测量交换机的呼叫处理能力BHCA值的估算中,各种呼叫类型和呼叫结果所占的百分比,是随机和不准确的。一般采用模拟呼叫器,利用大话务量测试得到测量值(标准值)。须简化参数,规定:(1)一次试呼处理指一次完整的呼叫接续,即从摘机开始到通话、挂机为止的一次成功呼叫,其他不成功呼叫不考虑。(2)只考虑最大原发话务量:我国规定,交换机局内用户(用户线):话务量最大为0.20Erl/用户,双向,(作为)发端呼叫和终端呼叫的话务量相等,即用户的原发话务量为0.1Erl/用户。入中继:话务量为0.70Erl/中继线。(3)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长:用户:拨号结束至第一声振铃不超过60s,否则送忙音,呼叫失败中继线:90s。由A=C×t可得BHCA用户=(0.1×1)/(60/3600)=6次/小时BHCA中继线=(0.7×1)/(90/3600)=28次/小时这就是要测量的标准值。交换机达到该值就算达到指标。测量BHCA时规定的前提条件,实际情况往往不能满足:(1)假设试呼全是成功呼叫,平均一次呼叫占用时长60s,实际还有未成功试呼,占用时长小(如45s),系统开销少。使实际值比测试值高(2)测量时取最大原发话务量,实际小些,使实际值比测试值小;(3)接通率较高局,平均呼叫占用时长可能超过60s,使BHCA减少。我国规定测量呼叫的不成功概率不应大于万分之4.4。经调查,交换机BHCA实际值比测量值高20%~30%,误差不大。过负荷控制1、测量BHCA时,只考虑完成的呼叫,BHCA值的特性曲线形成斜率为1的直线。假设某交换机提供的设计处理能力为10万次/hr,正常情况下应完成10万次/hr。2、若一个有效时间周期内出现在交换设备上的话务负荷(呼叫次数)超过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处理能力时,形成过负荷状态。3、为避免交换机处理能力大幅下降,当出现在交换设备上的呼叫次数超过设计能力的50%时,允许交换设备的呼叫处理能力下降至设计能力的90%,即BHCA不低于9万次/hr。4、不可接受区:分级限制某些用户的呼叫,终止相应的呼叫源;至少分为4级,每级限制25%的用户呼叫;限制顺序:从普通用户到优先级高的用户;过负荷程度下降时,逐步减少呼叫限制的用户数。010203040506提高系统结构的合理性提高处理机本身处理能力设计高效率的操作系统提高软件设计水平精心设计数据结构合理选用编程语言7.3.7呼叫处理能力的提高可靠性设计可靠性指标衡量电路交换系统维持良好QoS的持久能力概述可靠性: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交换机设备/部件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成功概率。定量指标,对可维修系统,可靠度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描述:1、系统的技术性能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依赖于系统中各元器件正常工作的概率和系统的组成,通常所指的可靠度就是这个含义;失效率λ:单位时间内出现的失效次数,即失效速率。时间函数,单位为1/hr(或hr-1)。对于大量电子元件构成的电子设备,系统稳定运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老化后,失效率是个常数。对可维修系统,失效率也称故障率。失效率和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互为倒数时刻t的可靠度为不可靠度为F(t)=1-R(t)2、系统的维修性能系统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MeanTimetoRepair):系统因故障而停止运行的时间。修复率:单位时间内修复的故障数,记做μ,单位为hr-1系统稳定运行时接近常数。修复率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互为倒数维修度:对可维修系统,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维修而恢复到规定功能的概率。时刻t的维修度为3、系统的综合性能指标可用度A:对可维修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常用。在系统稳定运行时λ和μ接近常数,不可用度U=1-A7.4.2可靠性指标预计对产品的可靠性指标,预计结果和所用数学模型的真实性和参数的真实性密切相关。预计时所用的参数大都是统计数据,实际应用条件与统计条件不尽相同,预计结果与真实结果相差50%~200%都认为是正常的。常用通用元器件计数法。某系统由若干元器件组成,通过了解元器件的失效率来计算系统的失效率。式中:λG--第i个通用元器件的通用失效率;πQ--第i个通用元器件的质量系数;Ni--第i个通用元器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