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汽车零部件改善物流案例分享 .pdf

发布:2025-03-21约9.85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汽车零部件改善物流案例分享--第1页

汽车零部件制造的物流“困境”和WMS系统

未来能够赢得市场的,必然是能够充分利用捕捉到的客户、产品和设备数

据,提高创新能力,让客户满意,并能更快地带来更多好产品和服务的制造商。

很多汽车主机厂的管理者都清楚,汽车制造业之中最难搞的物流便是关于

零部件的物流,因为汽车零部件具有种类庞杂、包装不规则、分布区域广、涉

及行业面宽、产品生命周期短等特点,导致其物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以某汽车品牌的H生产基地(公司)为例,该生产基地主要生产FC-1\FC-

2\SL-1X三款车型,整车所需零部件高达1800种,由遍布全国的200多家供

应商供货。该基地所有的汽车零部件物流成本占据了其整车销售价格的7%甚

至更多,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所以,如何才能优化汽车零部件的物流管理

模式,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是摆在H公司和其它汽车主机厂面前的现实问题。

现行零部件物流模式的“困境”

H公司的零部件物流运作模式属于物流业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即非整合模

式,由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签订仓储协议,把物流成本、质量保证、和缺货

风险转嫁给供应商承担。供应商在满足及时、准确地供应零部件的同时,还需

保证零部件的质量标准,而作为主机厂不干涉零部件的具体物流过程。

看上去,供应商所主导的非整合物流模式好像有“外包”的方便之处,但

是在实际运作中存在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导致H公司对零部件物流的成本控制

力弱,与供应商缺乏物流合作沟通,不能准确把握其具体成本,使主机厂陷入

了一种“窘迫境地”,非常被动。此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此种模式

下运营的零部件供应商缺乏团结合作的概念,也势必导致整体物流成本过高。

在这种“困境”下,零部件物流的成本上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成本无法确定

由于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最终成交价不仅包含了零部件本身的价值,也包

含了物流过程成本,所以主机厂会因为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各种信息对不上,

而导致主机厂无法确认物流运作的实际投入,只能根据目前市场的一个基本情

况来确定,那么H公司零部件的价格谈判会因为物流成本不真实而处于不利位

置。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理所当然会选择报价低的物流服务商以获得更大的

利益,这样就会导致零部件运输质量得不到保证,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劣币

驱逐良币”。很明显,这种“困境”下,H公司既要承担高价格的零部件供应,

同时也要为没有效率的零部件物流投入成本,最终导致物流运作成本升高。

汽车零部件改善物流案例分享--第1页

汽车零部件改善物流案例分享--第2页

此外,由于供应商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物流服务商,导致整个主机厂物流

缺乏系统性的管理与规范,“循环取货模式”、“零部件交叉转运”等一系列

好的物流运作模式无法推进。

异常现象频繁

H公司常常出现零部件日到货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存在异常,导致其生产物

流部调度员常常临时解决,因为没有无系统解决方案而手忙脚乱,时间长形成

惯性,将异常现象当做常事并逐步接受,存在相当的供应保障风险。通过分析,

物流运作异常基本有以下三种情况:

1)基础数据存在差异、不同步

基础数据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各部门间所掌握的数据不一致,信息不能统

一及共享,致使生产所需的物料在使用、购置、消耗等过程中出现差异,即与

实际生产需求有出入现象。例如,当生产制造车间和物流规划部所掌握的零件

需求、工艺路线等数据不一致时,那么物流规划部所采购的此种零部件的采购

定额会与实际领用定额冲突。对于该类问题的出现,原因主要归纳为各类信息

在修订、传递、保存过程中出现偏差和失真等一系列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