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绿色照明—中国节能产业跨世纪的战略.doc

发布:2017-08-15约3.41万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绿色照明─中国节能产业跨世纪的战略 1.1 绿色照明 ● 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达到节电、保护照明环境和提高照明质量的统称; ● 是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家现代化的标志; ● 我国已将“绿色照明工程”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和节能产业跨世纪战略; 1.2 绿色照明是系统工程 绿色照明是照明节电、减少对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系统工程。实施“绿色照明”包括: ● 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电光源,如细管径荧光灯、电子节能灯等; ● 推广使用高性价比节电照明电器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调光装置、智能照明控制设备、光控开关等; ● 采用高效节能灯具,提高灯饰透光率、反射率等; ● 控制生产和使用中产生的污染,包括汞、稀土元素,以及灯、灯具高频工作产生的电磁干扰等; ● 采用先进照明设计,合理选用高效节能产品,营造现代照明环境和光文化; ● 组织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培育技术和市场,促进推广应用等; 1.3 绿色照明产品 ● 泛指能创造绿色照明环境的产品,包括新型、高效、节能电光源和配套照明电器附件、灯具及控制器等; ● “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现阶段重点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绿色照明产品包括: ―光效高、光色好、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节能电光源,如细管径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及其它新型光源等; ―自耗小、省电,对环境、人体无污染和影响的照明电器附件,包括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变压器等; ―光能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美观、适用的照明灯具; ―传输效率高,电能损耗小,使用安全可靠的配线器材,各种调光装置,感应、光控开关和遥控等控制器具; ―集光、电、IT技术于一体的智能照明系统; 1.4 绿色照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目前,我国照明用电1500亿度(占总发电量10%),约相当长江三峡电站年发 电量的2倍,缺电和照明落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 实施“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可节电300亿度,节约原煤1500亿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 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1W电子节能灯替代60W白炽灯可节电48W,按4小时/天使用计算,年节电71度,全国替换2亿只,年可节电142亿度; ―全国家庭2.76亿户(含农村2亿户),照明仍以白炽灯为主体,加上企事业、公用设施用白炽灯,数量可观。若全部改用电子节能灯,年可节电938亿度,超过长江三峡总发电量,是葛洲坝水电站年发电量的5倍; 1.5 全球“绿色照明”新发展 ● 美国九十年代初首先推出“绿色照明计划”,随着全球绿色环保运动的兴起,已在各国推广,并有新发展: ―美国正在开展旨在降低生产、销售成本和扩大市场容量的“能源之星”活动和“大宗采购计划”; ―欧盟各国在开展电力需求管理活动(DSM)基础上,将“绿色照明计划”扩展到私人公司或团体;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逐步实施“绿色照明计划”。近年环绕提高产品技术、质量水平,提高节电产品认识和建立持续、高效照明产品市场三大主题工作; ● 全球“绿色照明”运动呈现三大特点: ―美国“绿色照明”成功经验和“能源之星”活动是全球“绿色照明”活动的典范; ―组织“大宗采购计划”是推广“绿色照明”的有效方法; ―建立非补贴、可持续化高效照明产品市场是各国发展的目标; 二、绿色照明新一族—节能电光源 2.1 照明电光源的发展 电光源是当今照明的主体,自1879年白炽灯问世以来,发展经历了三代: ● 第一代 热辐射光源 ―利用钨丝发热而发光。代表产品为白炽灯和60年代开发的卤钨灯; ―优点:结构简单、光色好、发光柔和稳定、成本低,使用方便; ―缺点:光效低、耗电大、寿命短,逐步为节能电光源取代; ● 第二代 气体放电光源 三十年代起开发,较白炽灯发光机理不同(辉光放电),发光效率有质的飞跃。代表产品: ―荧光灯(1938年问世),光效高白炽灯5倍,作一般照明; ―低压钠灯,光效高白炽灯十几倍,光色单一(黄光),只能作道路、隧道照明; ―高压气体放电光源(高压汞灯、大功率氙灯等),功率大、光效高,用作场馆和泛光照明; 表2–1 照明电光源发展简况 类 别 灯 种 开 发 年 代 光效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