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彼得·埃森曼的解构主义.pptx

发布:2018-03-10约小于1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彼得·艾森曼和他的解构主义代表作;中心式 视觉艺术中心位于校园的东端入口处, 亦是校园内椭圆形广场中轴的一端。艾森曼在这个场地中所做的艺术中心有意摆脱中轴线韵约束,从更为深远的角度观察视觉艺术中心所处的场地。;两套网格 哥伦布市街道网格与州立大学校园网格偏差了12.25度。 艾森曼将两种网格相互叠加,使城市街道系统与大学校园网格校园古典中轴线交汇集在一起,形成两种网格系统:主轴网与城市肌理一致,辅助轴网与校园肌理一致。 无论在具体形式上还是象征意义上都将校园和城市相连。 ;场地的西侧为校园内道路,较为僻静,北侧建筑与绿化空间相互穿插,使艺术中心的与环境相融合。 艺术中心与绿化景观同时使用一种错位的风车状构图手法,使空间进一步动态发展。;入口位置;威格厅; 钢架穿梭在两栋建筑之间,采用“飞梁”法,体现解构主义叠加、并置的特点。;一组砖砌体 一组白色金属方格构架 一组重叠断裂的混凝土块;哥伦布会议中心;周边开阔 一边是铁路,一边是住宅区 无特别城市脉络和历史遗存; 哥伦布市会议中心仿佛是11条彼此交错相插得货运车厢。表现出解构主义的分离感与并置的特点。; 平面 布局简单,化整为零,分解大体量 各体块相互依赖,形式独立 使得会议中心这个通常既无尺度感,又形态混乱的建筑变得更具人情味和识别性。;立面 沿主要街道用砖和玻璃装饰成传统立面保持街道的延续。 看似独立参差不齐的外立面同样体现了解构主义的破碎感,与平面达成统一。;室内 一条600英尺长的室内街道,从入口一直通到舞厅。把各会议室和大跨度的展览厅分开来,并成为该中心的主要公共集散空间。;形体 复杂,钢结构设计困难 抓住开放基地不断变化的性质和附近住宅区的特征,把建筑分成条条弧线的束状体,以一种形象的方式既影射了基地旁边的铁路现状,又表达了信息时代的特征。;艾森曼运用了隐喻的手法,从外形上和基地文脉呼应,同时又很好的解决了大体量等等现实问题,使得建筑在呼应环境的同时保持了自身的特性,拥有了自身的价值。 由框架到网格再到更加复杂的无定型的钢结构是解构主义思想的???化亦或是高科技手段在建筑表达方式上的直接体现。无论是外部装饰细节,还是室内设计,都强烈表现出精心处理的分离感、破碎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