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物流与供应链绩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 物流与供应链绩效 第一节 物流与供应链功能的绩效评估 一、绩效评价的概念、意义及原则 概念: 绩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通过定量、半定量或定性分析,对被评价事物在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的业绩,做出客观衡量和评判。 意义: (1)物流与供应链绩效评价,提供统一而客观的参照标准。 (2)有利于及时发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疏漏、缺陷和问题。 (3)有利于激发管理人员和其它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有利于管理机构的日常管理。 (5)有利于发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引导企业对此提高重视和监督。 原则: (1)物流与供应链绩效物流优先,兼顾企业绩效原则 (2)多层次、多渠道和全方位评价原则。 (3)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近期绩效与远期绩效相结合原则。 (4)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结合 (5)宏观绩效和微观绩效相结合。 (6)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二、物流与供应链绩效的目标 1、成本标准 2、服务标准 服务标准即客户满意度,该指标衡量了企业所能提供的总的客户满意度的能力。总的客户满意度与质量的衡量包括了完美订单的履行、客户满意度和产品质量。 对关键客户满意度的诊断: ⑴按承诺日期发送:按承诺日期或提前完成订单的百分比 ⑵合理费用:以收入的百分比表示的平均合理成本 ⑶客户询问反应和解决时间:询问反应时间是在接到客户电话到联系合适的公司代表之间的时间。询问解决时间是彻底解决以为客户的询问需要的平均时间。 3、资产利用目标 总的资产亮度侧聊现金到现金的周期,库存的供给天数,以及资产的绩效。 对关键资产的诊断: ⑴预测精确度:使用最近三个月内平均的产品预测精确度 ⑵库存老化:由于存货价值降低而导致的费用,用平均总库存价值的百分比表示 ⑶当前总的可利用能力的百分比,即当前的实际生产量除以7天运作,每天24h取得的生产量 三、物流各项活动的绩效评估 1、仓储成本 2、自营车队的作业成本 3、运输作业成本 4、库存成本 5、客户服务 四、最常用的客户服务物流指标 (一)从客户服务内容角度来衡量 1、物流表现指标 ⑴服务水平指标=满足要求的次数/客户要求的次数 缺货率=缺货次数/客户要求的次数 ⑵满足程度指标=满足要求的数量/客户要求的数量 ⑶交货水平指标=按交货期交货的次数/总交货的次数 ⑷交货期指标=规定交货期/实际交货期 ⑸商品完好率指标=交货时完好的货物量/货物流总量 ⑹缺损货物量=缺损货物量/货物流总量 (二)从客户服务要素角度来衡量 基本的客户服务要素包括可得性、运作绩效和服务可靠性。 第二节 整合供应链的绩效评估体系 供应链的评估指标主要有: 1、现金到现金周期:体现的是现金的使用效率。 现金到现金周期=企业供应库存天数+未清的应收账款天数-未清的应付账款天数 2、供应链库存供应天数 供应链库存供应天数=供应链上所有工厂、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处的成品库存在最近的销售天数 3、闲置时间 闲置时间= 4、货架货物占库存货物百分比 货架货物占库存货物百分比= 5、供应链总成本 供应链总成本=供应链上所有成本的聚合 6、供应链反应时间 供应链反应时间=企业认识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后,重新计划和调整产量来满足该需求所需要的时间 第三节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一、SCOR模型 SCOR模型,即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 (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 是由国际供应链协会 (Supply-Chain Council) 开发支持,适合于不同工业领域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SCOR模型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 供应链管理流程的一般定义 对应流程的性能的指标基准 供应链最佳实施的描述 选择供应链软件产品的信息 二、SCOR模型的流程 把供应链分为绩效考核指标、配置层、流程元素层三层 第一层——绩效考核指标,确定供应链绩效衡量指标 两个工作: (1)将组织高层分为5个流程模块: 计划、采购、生产、发运和退货 计划 需求/供应计划 评估企业整体生产能力、总体需求计划以及针对产品分销渠道进行库存计划、分销计划、生产计划、物料及生产能力的计划。 制造或采购决策的制定、供应链结构设计、长期生产能力与资源规划、企业计划、产品生命周期的决定、生产正常运营的过度期管理、产品衰退期的管理与产品线的管理等。 采购 寻找供应商/物料收取 获得、接收、检验、拒收与发送物料 供应商评估、采购运输管理、采购品质管理、采购合约管理、进货运费条件管理、采购零部件的规格管理 原材料仓库管理 原材料运送和安装管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