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考前测试题(答案).docx
“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考前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种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水基型灭火器
答案:A。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使物体损坏,因此可以用来扑灭电器火灾等。泡沫灭火器和水基型灭火器会导电,可能引发触电危险,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2.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
A.继续作业
B.停止作业,撤离危险现场
C.向上级报告后继续作业
答案:B。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3.安全色中,红色表示()。
A.禁止
B.警告
C.指令
答案:A。安全色中红色表示禁止、停止;黄色表示警告、注意;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
4.以下哪种行为是不安全的?()
A.在施工现场戴安全帽
B.酒后上岗作业
C.遵守操作规程
答案:B。酒后上岗作业会导致人的反应能力、判断力下降,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是非常不安全的行为。在施工现场戴安全帽和遵守操作规程都是保障安全的正确做法。
5.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学时。
A.24
B.36
C.48
答案:A。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6.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在未断电的情况下,不能使用()进行灭火。
A.干粉灭火器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水
答案:C。水是导体,在电气设备未断电的情况下用水灭火,会导致触电事故,所以不能使用水灭火。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电气火灾灭火。
7.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m以上(含)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A.2
B.3
C.5
答案:A。根据相关规定,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8.下列哪种物品不属于易燃易爆物品?()
A.氢气
B.氧气
C.氮气
答案:C。氢气具有易燃易爆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氧气是助燃气体,能使可燃物燃烧更剧烈,在一定条件下也存在危险。而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属于易燃易爆物品。
9.安全标志分为四类,它们分别是()。
A.通行标志、禁止通行标志、提示标志和警告标志
B.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
C.禁止标志、警告标志、通行标志和提示标志
答案:B。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类。
10.以下哪种不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A.佩戴耳塞
B.减少接触噪声时间
C.增加噪声源的数量
答案:C。佩戴耳塞可以有效阻隔噪声传入耳朵;减少接触噪声时间能降低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而增加噪声源的数量会使噪声危害加剧,不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答案: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安全生产工作的总方针,“预防为主”强调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将预防事故的发生放在首要位置,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2.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答案:“防消结合”是指在消防工作中,要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答案: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而制定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程序,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4.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先后顺序是(先疏散着火层人员,再疏散着火层上层人员,最后疏散着火层下层人员)。
答案:这样的疏散顺序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先疏散着火层人员能让他们尽快脱离危险区域,着火层上层人员可能会受到火势蔓延和烟雾的威胁,接着疏散,着火层下层人员相对较安全,最后疏散。
5.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
答案: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设备对安全电压的要求不同,这些电压等级是根据人体的安全承受能力和实际应用情况确定的。
6.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答案: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从业人员的安全,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行业标准也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
7.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并高挂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