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PDF

发布:2018-02-16约3.34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itial National Communication on Climate Change 23 第三章 气候变化的影响 与适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行的气候变化的 分析时,中国科学家采用统计和区域气候模式的方 影响、脆弱性与适应性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国 法进行了降尺度分析。 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四个领域:水资源、农业、陆地 影响评估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参照IPCC第二工 生态系统、海岸带和近海生态系统。由于中国有关 作组《关于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对策的技术指 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南》进行。 因此本章所引用的资料主要为中国部分科学家的初 中国科学家应用的评估工具模型有以下几类: 步研究结果,一些结论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水文模型包括新安江模型、干旱月径流模型、可变 下渗能力模型(VIC)等;农业模型包括作物模型 (CERES)、草原生产力模型(SPUR2)等;生态 3.1 评估方法与模型 系统模型包括生态系统机理模型 (CEVSA)等;海 洋模型包括海岸带—海平面上升模型等。 早期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多为定性的敏感性 研究,采用的多为气候变化的增量情景。近年来普 3.2 中国气候变化特征 遍开展了以专业定量模型为基础,并与全球气候模 式渐进情景预估结果相联结的研究。 在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区域的影响时,必 3.2.1 地面气温和降水 须获取中国的区域气候情景数据。这部分数据主要 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气候也发生 会(IPCC)发布的气候情景数据,另一部分则来自 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近百年的变化趋势与全 中国科学家利用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的气候情景结果。 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20世纪90年代是 目前用来进行气候变化情景预估的全球气候 近百年来最暖时期之一;从地域分布看,中国气候 模式的水平网格距分辨率低(水平网格距为几百公 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西北、华北和东北,长江以南 里),当应用各专业模型进行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 地区变暖趋势并不明显;从季节分布看,中国冬季 中华人民共和国 24 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 增温最明显。2003年冬季是自1986年以来连续第 将增加约20%,B2情景下将增加约10%。 18个全国大范围的暖冬(图3.1)。中国降水以20 世纪50年代最多,以后逐渐减少,特别是华北地 表 3-2 四种排放情景下全球气候模式预估的未来 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 (相对于1961〜1990年平均值的变化) 0 年 2030 2050 2070 2100 -1 历年平均气温 GG 2.8 3.3 4.4 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