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网路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热水网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市**小区热水供热管网
设计条件
小区所在地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
小区总平面图
热媒及参数:热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
二、设计内容
计算设计热负荷,绘制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
确定管网系统方案(平面走向、敷设位置、敷设方式等);
配置必要的管道附件(阀门、泄水、放气、热补偿、支架等),绘出计算简图并进行水力计算。
绘制网路平面图、主干线纵剖、横剖面图及水压图,确定循环水泵及补给水泵的流量及扬程。
三、具体要求 1、设计说明书要阐述设计方案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公式,给出参考文献;要求文字简练,内容完整,字迹工整(或打印),其中图表要列名排序。 2、说明书附表、附图应正确,符合要求。 3、图纸规格、图例按国家专业制图标准要求。 4、平面图上应给出设计总说明,主要阐述图面上无法清晰表达的,而又需要用户完全清楚的内容。
5、设计时间为1.5周(其中负荷计算1天,方案确定、绘制草图1天,水力计算1天,绘图4天,编写、整理说明书1天)。
六、参考文献
供热工程(第三版) 贺平、孙刚主编 1993年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2004)
3、暖通空调,陆亚俊 等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陆耀庆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集中供热设计手册,李善化 康慧等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6、流体输配管网,付祥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34-90 1990
8、汤惠芬、范季贤编,城市供热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9、室外动力管道通用图册,侯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0、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1、动力设施国家标准图集R1,R2,1993
《热水网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热水网路设计是《暖通空调》、《流体输配管网》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集中供热中热水网路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学会确定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节省投资的较优方案,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集中供热的规范和措施,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能分析和解决集中供热中的有关工程技术问题。
二、设计步骤及说明书的编写 根据设计任务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及提出的具体要求,按照收集资料 热负荷计算 热负荷随室外温度的变化曲线和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供热原理图 调节方法确定。绘制调节曲线 计算简图及水力计算 主干线纵剖面图和水压图 确定循环水泵和补水泵的流量和扬程的步骤进行设计工作,并将各步骤的主要依据、基本计算公式,成果和结论写入设计说明书。
三、具体方法
1、供暖设计热负荷及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
⑴设计热负荷Q,n 可按面积概算热指数(见参1)计算,即:Q,n qf·F/1000
其中Q,n——建筑物的供暖热负荷,Kw;
F——建筑面积m2;
qf——单位面积供暖热指标,W/m2;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qf的选取,要注意建筑物所在地区及维护结构保温情况。
⑵供暖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
按公式(见参1)用描点绘图法绘制 Qn tn-tw/tn-tw’ Q,n
2、热网方案确定
⑴系统型式
在确定热水供热系统型式时,应特别注意供热的可靠性,即当部分管段出现故障后,热网具有后备供热的可能性。目前系统型式多采用枝状管网,对具有几根输送干线的热网,宜在干线之间设置连通管,大型热网可采用环状管网。
⑵管网布置
原则上要考虑负荷分布、热源位置、与各种地上、地下管段及构筑物、园林绿地的关系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各种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⑶敷设方式
本设计可按地下敷设考虑,采用地沟、直埋或混合式。
⑷管道附件
在与干管相连接的管路分支处及与分支管路相连接的较长的用户支管处均应装设阀门。(见参3)
在最低点或局部最低点应设泄水,最高点或局部最高点应设放空气阀。
应考虑补偿器与固定支架的配合设置。在需要的位置要设检查井。
3水力计算
绘制水力计算简图,计算主干线总阻力损失,并进行该主干线与某一并联支干线阻力平衡计算。计算结果列入水力计算表中,要附有局部阻力系数表。
4、水压图的绘制及水泵系数的确定
⑴水压图的绘制 在水力计算成果基础上绘制水压图。要先确定定压方式,静水压曲线高度及考虑用户予留工作压力。 ⑵循环水泵参数确定
扬程:H Hr+Hy+Hw Hr Hy Hw—分别为热源、用户、网路的阻力损失。
流量:G S Q,n/C(tg-th) S——漏损系数,取1.05。
循环水泵台数一般不少于2台,在查水泵样本时,扬程附加20%,流量附加10%。
⑶补给水泵参数确定
扬程:静水压高度加补水系统管路阻力损失。
流量:取设计循环流量的4%。查样本时附加量与循环水泵相同。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