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范第2部分:水质调控技术要求》DB45T 2955.2-2024.docx
ICS65.150CCSB52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955.2—2024
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范
第2部分:水质调控技术要求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land-basedroundtankaquaculture—Part2:Technicalrequirementsforwaterqualitycontrol
2024-12-12发布2025-02-12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水源水处理 1
4.1沉淀 1
4.2过滤 1
4.3曝气 1
4.4消毒 1
4.5充氧 1
4.6水源水处理效果 2
5养殖过程水质调控 2
5.1氧控 2
5.2换水 2
5.3水流调控 2
5.4温控 3
5.5水质监测及调控 3
6尾水处理 3
6.1处理方式 3
6.2沉淀和曝气 3
6.3物理处理 3
6.4臭氧净化 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DB45/T2955《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范》的第2部分,DB45/T295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2部分:水质调控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南宁市金渔水产有限公司、广西桂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介百飞、江林源、程光平、马瑞宁、李坚明、张秋明、胡大胜、李文红、麻艳群、赵红梅、荣仕屿、罗璇、黄恺、贺会利、朱志雄、韦巧燕、杨学明、杨琼、陈柏娟、蒋小珍、范吉辉、李宝光、覃汉振、郑艳波、卓伟灵、梁志平、梁世海、梁克。
引言
陆基圆池养殖是一种具备占地少、养殖规模可塑性强、单产高、可控性较强等特点的集约化养殖模式,该模式充分拓展渔业养殖空间,增产增收,已发展成为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之一。农业农村部将“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选定为重大引领性技术之一。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陆基圆池养殖关键技术指标和要求,以及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对陆基圆池养殖的认知有差异。在生产实践中遇到了建场选址、平面布局及构体建设不科学,以及养殖过程的投饲和水质调控效果差等问题,严重制约广西陆基圆池养殖高质量发展。通过制定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范,统一关键技术指标和要求,并对建场、水质调控、投饲、增氧、尾水处理等流程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技术指导,可以有效避免后续新建场出现建场选址、平面布局及构体建设不科学等类似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陆基圆池养殖“高产高质、增产增收”的作用,促进产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DB45/T2955拟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建场基本要求。
——第2部分:水质调控技术要求。
——第3部分:投饲技术要求。
——第4部分:增氧技术要求。
——第5部分:尾水处理。
第1部分的目的在于规范陆基圆池养殖的术语和定义,以及陆基圆池养殖场建设选址、系统基本组成、平面布局、养殖圆池主体基本组成及建设、水处理系统及建设、氧控系统及建设、供电系统及建设、尾水处理及建设等需要遵守的原则和技术要求。第2部分到第5部分是在第1部分的基础上,针对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投饲管理、增氧、尾水处理等方面环节,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技术指导。其中,第2部分针对陆基圆池养殖过程中,水源水处理、水质调控、水质监测等方面提供重要技术指导,便于陆基圆池养殖经营主体在生产实践中借鉴使用,从而稳定养殖水体水质,为养殖水产品营造适宜的环境,提高养殖成活率、产量和效益,降低养殖风险和成本,进而提高陆基圆池养殖的综合效益。
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范
第2部分:水质调控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陆基圆池养殖水源水处理、养殖过程水质调控和尾水处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的陆基圆池养殖的水质管理。
2规范性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