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型钢焊缝质量检测技术交底.pdf

发布:2025-03-30约2.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型钢焊缝质量检测技术交底(超声波探伤、磁粉检测)

一、工程概况及适用范围

本技术交底适用于建筑钢结构工程中型钢(H型钢、工字钢、槽钢等)焊缝

的质量检测,涵盖超声波探伤(UT)与磁粉检测(MT)两种方法。设计需符合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2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11345-2023、《无损检测磁粉检测》GB/T

15822-2023等现行标准,确保焊缝内部及表面缺陷的有效检出与评定。

二、检测准备

(一)材料与设备要求

•超声波探伤(UT):

–设备:A型脉冲反射式探伤仪,频率范围1~5MHz,水平线性误差≤1%,

垂直线性误差≤5%;

–探头:斜探头折射角偏差≤2°,入射点定位误差≤1mm;

–试块:采用CSK-IA、CSK-IIIA标准试块校准灵敏度。

•磁粉检测(MT):

–设备:磁轭式探伤仪(交流电磁轭提升力≥45N,直流≥177N),配备

A1-30/100型标准试片;

–磁悬液:荧光磁粉浓度0.1-0.3g/L,非荧光磁粉10-25g/L,油基载体运

动黏度≤3.0mm²/s。

(二)技术准备

•焊缝等级划分:

–一级焊缝:全熔透对接焊缝,需100%超声波探伤;

–二级焊缝:部分熔透焊缝,超声波探伤抽检比例≥20%;

–三级焊缝:仅进行外观检查,不涉及无损检测。

•表面处理:

–UT:焊缝两侧打磨至Ra≤25μm,去除飞溅、氧化皮;

–MT:清洁表面油污,不得残留涂层(允许带≤0.05mm均匀涂层)。

三、检测工艺流程

(一)超声波探伤(UT)

流程:校准仪器→扫查焊缝→缺陷定位→评定等级→记录报告

•关键工序:

1)校准与灵敏度设置:

•使用CSK-IIIA试块校准探头入射点与折射角,调节检测灵敏度至Φ2mm

横孔波高≥80%满屏。

2)扫查方式:

•采用锯齿形扫查,探头移动速度≤150mm/s,相邻扫查覆盖10%探头宽度;

•对T型接头、角焊缝增加45°斜平行扫查。

3)缺陷评定:

•按GB/T11345-2023评定等级,记录缺陷长度、深度及波幅;

•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等危害性缺陷。

(二)磁粉检测(MT)

流程:表面处理→磁化→施加磁悬液→观察磁痕→复验与退磁

•关键工序:

1)磁化方法:

•纵向磁化:检测横向缺陷,磁轭间距75~200mm,有效检测区域为磁极

两侧各50mm;

•周向磁化:检测纵向缺陷,采用触头法(电流≥300A/mm)。

2)磁痕观察:

•荧光磁粉在暗场黑光下观察(辐照度≥1000μW/cm²),非荧光磁粉在

≥500lx光照下检查;

•线性缺陷长宽比>3,圆形缺陷长宽比≤3,长度<0.5mm的磁痕不计。

3.缺陷处理:

•裂纹、白点、紧固件横向缺陷直接判废;

•允许存在≤2个圆形缺陷(I级)或≤4个(II级)。

四、质量控制与验收

1.主控项目:

–UT:一级焊缝缺陷波幅≤评定线(EL),二级焊缝≤定量线(SL);

–MT:磁轭提升力复验合格率100%,标准试片显示完整磁痕。

2.允许偏差:

–UT:缺陷定位误差≤±1mm,长度测量误差≤±10%;

–MT:磁悬液浓度偏差≤±0.05g/L,磁化区域重叠≥15mm。

3.验收标准:

–UT:按GB/T29712-2023验收,一级焊缝合格等级B级,二级C级;

–MT:按GB/T15822-2023评定,I级焊缝不允许任何裂纹,II级允许≤2

个圆形缺陷。

五、安全与环保措施

1.高空作业:

–2米以上设置防坠生命线,探伤仪与配件固定防跌落,平台荷载≤2kN/m²。

2.辐射与污染控制:

–UT:噪声≤75dB(A),超声波探头避免直射人体;

–MT:废弃磁悬液按危废处置,黑光灯紫外线区域设置隔离屏障。

3.应急措施:

–磁粉检测区域配备干粉灭火器,氧气乙炔瓶间距≥5m。

六、引用规范及责任划分

1.主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