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社会保障制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瑞士社会保障制度
篇一:瑞士社会保障管理方式以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瑞士社会保障管理方式以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一、瑞士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概述
瑞士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模式上。长期以来,这种制度以其健全、完善和覆盖面广的特点成为瑞士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但是近年来,随着瑞士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社会保险资金短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我以社会保险制度中的养老保险制度为例进行简要的介绍。
瑞士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联邦养老和生存保险)、企业(资本化的职业养老保险)和个人(个人养老储蓄)三个部分组成。他对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是属于半官方的自治管理方式。
联邦养老与生存保险的管理主要由政府主导,它不具备资本化的性质,政府负责对资金的管理与运营。
职业养老基金是瑞士最重要的投资机构,属于半独立的投资机构,它通过运营进行投资盈利。据联邦社会保险局统计的数字,职业养老基金目前大约拥有4736亿瑞士法郎,而且以后还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各种基金与保险公司负责对职业养老基金的运营,因此对资本化的职业养老金的投资生息与监管是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管理的重点。在瑞士,管理机构的分工与合作以及权责界限分明,使得瑞士养老保险制度运作既具安全性,又具高效率。例如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担保险费的职责与比例,保险养老基金投资何种领域,国内外各类资本市场的投放比例等,完全是一种制度化的安排。政府各部门之间也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来承担责任。
在瑞士,职业养老基金无论由员工所在公司还是保险公司(瑞士目前有15000家保险公司负责养老基金的管理)来管理,都必须独立运作,以防止滥用基金。这些资金将被存入个人账户,而且必须保证至少能获得4%的利率。瑞士的这种保障最低收益保证制度的设计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它分为国家和雇主机构二层。首先由雇主机构保证4%的固定收益率,如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雇主机构委托给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养老基金回报没有达到该最低保证收益率,雇主机构需根据养老金计划成员工资总额为基数额外增加缴费,用这部分额外缴费弥补养老基金距离4%收益率的差额。其次,国家设立“中央保证基金”作为第二层储备,资金来源于各“积累制”养老金计划中的养老基金的缴费及投资收益。各“积累制”养老金计划按照本计划中雇员工薪收入在规定缴费区间的工资总额,向“中央保证基金”缴纳0.04%的费用。如果雇主机构的资产不足以弥补差额,开始动用“中央保证基金”资产来弥补。如果职业养老基金的利润高于4%,经过严格审批后基金管理人员可对剩余职业养老基金款项做出其他投资方向的决定。
瑞士养老基金还同时受到联邦政府的监督。如果一个养老基金只在一个州活动,那么所在的州就负责对它的监督,如果活动范围涉及两个以上或更多的州,那么联邦社会保险局就是它的监督机构。为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在投资时的效益,安全性和支付能力等因素,各个养老保险基金组织之间还有一个行会平衡与监督机制。
二、瑞士社会保障管理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管理机构的分工与合作以及权责界限分明,使得瑞士养老保险制度运作既具安
全性,又具高效率。这种管理机制在实践中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避免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在保险基金收缴、营运与发放过程中出现流失或其他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了养老保险基金整个运作过程的安全性;二是由于分工的业务针对性强,各方相对容易熟悉,从而加强了工作过程中的条理性和有序性,使得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
瑞士虽然没有要求雇主单位或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专门的储备基金来保证养老
基金的最低收益率,但因为它同样明确了承担责任的主体,所以瑞士养老基金“最低收益保证”制度运转得非常顺利。同时,瑞士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都非常注重自身的商业声誉,当养老基金的收益率没有达到4%这一最低收益率时,绝大多数雇主机构都非常自觉和主动地予以弥补,至今尚未发现蓄意违反最低收益保证制度的事件。
缺点:由于瑞士的职业养老保险模式的行业性特征,往往各行各业间的差别很大,呈
现出区域性的特点。另外因为行业性特性的存在,国内范围的劳动力流动不太容易,转移接续很麻烦,即社保制度的便携性很差,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来说就更是一个障碍了。
社会养老的第一支柱替代率水平较高,而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不发达,由于
人口寿命预期不断提高,养老成本的支付水平一直呈现出不断高于收入的趋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收不抵支。
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一、改造城镇的基本社保制度,使之具有覆盖其他群体的“张力”,当然我们要把社会保障的服务群体容纳进农民工以及农民。我们知道因为瑞士的行业性的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社会保障呈现出了行业性的区别与不公。我们不能步欧洲碎片化制度的后尘,对农名工与农民另加规定,剥夺他们公平参加社会保障并享受同等服务的权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