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第1章创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引言 本书在物联网的框架下阐述RFID技术。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是介绍物联网的系统架构,给出物联网与RFID之间的关系,使读者领悟RFID在物联网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第1章 二是给出RFID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实现,这部分是本书的重点,这些工作原理和技术实现可以构成物联网RFID解决方案;---第2~10章 三是给出物联网RFID应用实例,使读者认识到物联网的时代即将来临,物联网RFID将对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第11章 第1章 物联网RFID系统概述 1.1.1 物联网的概念 1、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在物联网时代,人类在信息与通信的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连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和连接。 1.1.2 射频识别的概念 1、什么是射频识别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的目的。RFID技术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物品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被称为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 2、RFID与物联网的关系 RFID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RFID技术与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体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体以及物体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最终构成联通万事万物的物联网。 RFID技术将物联网的触角伸到了物体之上。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小了;而继互联网之后的物联网时代,RFID技术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变小了。 1.1.3 物联网起源于射频识别领域 1、 EPC系统与物联网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首先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MIT最初的构想是为全球所有物品都提供一个电子产品编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来实现对全球任何物理对象的唯一有效标识。物联网最初的思想来源于MIT的这一构想,MIT的这一构想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物联网EPC系统。 2、 EPC系统与射频识别 EPC系统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追踪、管理物品。 2003年,世界最大的连锁超市美国沃尔玛宣布将使用EPC系统的RFID技术。 EPC系统以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物联网的实现模式,目标是构建全球的、开放的、物品标识的物联网。 EPC码 EPC码的版本有64位、96位和256位编码结构。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EPC系统测试时采用的是64位编码结构,未来将采用96位编码结构; 96位编码结构下,每个EPC码包含四个独立的部分,即8位大小的版本号,用来保证EPC码的唯一性,另外三段数据包括28位域名管理者代码,用来标识制造商或者某个组织;24位对象分类代码,用来对产品进行分组归类;36位序列号,用来表示每件商品都具有惟一的编号; EPC-96码可以为2.68亿个生产厂商提供唯一的标识,每个生产厂少可以拥有1678万个生产品种,每个生产品种可以有687亿个产品。 1.2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用机器识别对象的众多技术的总称。 传统的信息采集是通过人工手段录入的,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数据误码率高。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对信息自动识别,使得人类得以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 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造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联网的基石。 1.2.1 自动识别技术的概念 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或数据采集技术,自动地获取被识别
显示全部